宣讲会报名 VR探校 招生信息 在线申请 预约访校 Close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学校内网
支持我们 校历 预约访校
新闻和活动
若无理解,焉得和平?若不相识,何谈理解?
莱斯特·皮尔逊

加拿大前总理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太平洋皮尔逊世界联合学院创校支持者

UWC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胸怀整个世界。它独一无二,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

纳尔逊·曼德拉

UWC名誉主席

已故南非前总统

我们已经实现了我们的梦想,就是为你们创造一个梦想中的学校。请走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他人的梦想!

赵宾

中国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国家理事会理事及常熟世界联合学院董事会董事

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 93 - 95

对理想和对有意义人生的追求是UWC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并且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颐

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共同创办人及董事会副主席

哈佛上海中心执行董事

加拿大皮尔逊UWC 89-91届毕业生

世界联合学院是1963年在日内瓦创立国际文凭组织的国际学校联合会的十所学校之一。… 今天,全世界超过4000所学校开设了IB课程,IB已成为进入优秀大学的金钥匙。
约翰 · 丹尼尔爵士
世界联合学院国际董事会及理事会主席
世界需要卓越的领导者来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挑战、矛盾及冲突。他们需要运筹帷幄,充分挖掘新的机遇。我们对UWC学生的潜力以及实干的精神充满信心--因此决定加大对UWC的支持。

谢尔比·戴维斯

UWC国际赞助人

谢尔比·戴维斯奖学金计划共同创办人

在国际环境中突显民族情怀 ,在中国沃土上栽培世界之林。

李萍

副校长

中国文化项目总监及虞山书院院长(中国项目中心)

当皮划艇遇上AI、公益与领导力?UWC这群高中生,把 “知行合一” 玩出了新花样

发布时间:2025-09-12
banner.gif
image_2.jpg


9月3日,一年一度的知行市集(Zhi Xing Fair)火热开启,120多个由学生自主发起的“知行”齐聚招新,校园活力满格。


在常熟 UWC,CAS(创意、活动、服务)被赋予了极具中国智慧的名称——“知行”,它承载着“知行合一”的深刻理念,成为学生们实践成长的重要平台。本期,我们聚焦皮划艇,跟随杨力铭(Leo)同学回顾他从一名新生开始,加入皮划艇知行的故事。


image_3.jpg


提到皮划艇,你脑海中浮现的是否只是泛舟湖上的悠闲画面?在常熟 UWC,皮划艇可远不止这般简单!学生们通过创意与热情,将皮划艇玩出了诸多花样。当船桨在水面起落,学生们不仅能在与水波的互动中感受皮划艇带来的治愈力量,还能在团队协作中锻炼领导力与沟通合作能力。


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将皮划艇与前沿科技、艺术设计及公益事业相结合——利用AI搭建专属动态网站;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项目logo,周边卫衣;主动为保护水域水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还计划在新的学期邀请残障人士共同感受皮划艇的魅力。


他们如何开展这些有趣又有意义的探索与尝试?以下,是Leo的分享。




image_4.jpg


沁凉的池水猛地灌入鼻腔,我挣扎着睁开眼,看到的是一片混乱——上下颠倒的皮划艇、在水中扑腾的同伴、以及被紧紧裹住,让我无法动弹的水裙。


徐教练把狼狈的我从皮划艇中“抢救”出来那一刻,看着泳池里一片狼藉和岸上同样湿透的同伴,我的脑海里闪过了退出这个知行的想法。




初遇昆承湖:梦想启航的地方


在常熟UWC,皮划艇“知行”作为学校最早成立的活动之一,依托昆承湖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始终是无数师生心中的向往。


image_6.jpg


我曾无数次想象那样的画面: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穿透云层,为百家坛的屋顶镶上一圈金边,然后碎成一片片金箔,洒满湖面。我们的小艇在粼粼波光中荡漾,晚风拂过,带来青草与湖水的清新气息,那是何等的惬意与自由。


正是这份憧憬,让我作为一名FP新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皮划艇知行。





沉醉碧波间:从“共苦”到“同乐”


没想到,第一次训练,我就成了那个“落水者”。


image_8.jpg
image_9.jpg

▲初学者的第一节课


正是那次狼狈但宝贵的“落水初体验”,以及之后在徐教练指导下反复练习的安全脱身技巧,让我和同伴们真正意识到水上安全的重要性,也让我们对后来在昆承湖上的每一次划行都倍感珍惜。


从一开始连直线都划不稳,到逐渐掌握了用扫桨来流畅转向,再到学会了在行进中用压水平衡船身。我记得为了练好侧向移动的拉桨,我的手臂酸痛了好几天。


image_10.jpg
image_11.jpg
proxy-image.jpg

▲我们的训练日常


渐渐地,皮划艇不再是一个难以驾驭的陌生工具,而像是身体的延伸。我开始能感受到桨叶切入水面时那恰到好处的阻力,能听懂船身在不同水流下的细微反馈,真正体会到了“人舟合一”的奇妙感觉。


有一个周三下午,我被数学题折磨得焦头烂额,带着满身的疲惫,我来到了湖边。当船桨划开水面,烦恼仿佛也随着涟漪荡开散去。湖水的清凉、风的声音、同伴的笑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治愈力量。


一次训练结束后,我和一位来自德国的朋友并排漂在湖心。他向我讲述家乡黑森林的神秘与莱茵河的壮阔,我则与他分享中国江南水乡的温婉与长江的磅礴。

proxy-image (1).jpg


当湖上划艇对我来说游刃有余之后,我开始深入观察这个知行,看着学长们熟练地组织活动、维护器材,一个问题开始在我心中扎根:除了享受这一切,我能像他们一样,为这个带给我快乐和归属感的社区做些什么吗?





一个问题,一次“破格”的机遇



成为皮划艇知行的Student Leader(学生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似乎是为集体多做贡献的最佳机会。


可当我认真思索这份可能性,压力也随之而来:“负责人”这个词背后,是协调几十位背景各异的成员时一封封需要斟酌的邮件,是规划一学期活动时密密麻麻的日程表,以及面对昆承湖突变天气时确保全员安全的沉甸甸的责任。


犹豫间,我竟错过了申请时机——新“负责人”已经通过学校的体验式学习办公室申请注册。


我还能做什么? 放弃吗?


最终我还是决定站出来,这成了我在常熟 UWC 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我鼓起勇气联系两位新的负责人,坦诚分享加入以来观察到的问题(比如课程设置单一),也聊了自己积累的活动创新经验,希望用热情和想法打造更好的皮划艇社区。这份热忱打动了他们,我获得了学习与尝试的机会。


proxy-image (2).jpg

▲知行成员合照


作为“破格”加入的“负责人”,我起初手忙脚乱——第一次主持课程,连准备好的内容都讲得磕磕绊绊。


好在学长Joseph耐心帮我梳理活动流程,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凡事预则立”的习惯,他也和我分享了自己担任“负责人”的经历,让我明白:领导力不是天生的,是在解决问题中练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他让我看到好的“负责人”会用信任与赋权激发团队潜力。当时知行正面临一个潜在的危机:DP2 学长学姐因学业压力出勤率下降,大家对活动的热情也在消退。


我们决心变革,把传统“垂直式”领导改成“平铺式”模式,弱化“负责人”的决策权,鼓励成员主动参与。我们借鉴彼得・德鲁克的著作,集思广益整理出知行管理标准,贴在仓库里,为高效沟通与行动提供框架。


proxy-image.png
proxy-image (1).png
proxy-image (2).png
proxy-image (3).png
proxy-image (4).png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场转变带来了意外收获。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Chloe:当我发邮件征集设计新卫衣的想法时,平时内向的她竟主动响应。一次集体晚餐,她略带犹豫却坚定地拿出iPad,展示自己设计的logo——巧妙融合UWC标志与交叉船桨,桌上瞬间安静,随即响起热烈赞叹。


proxy-image (5).png


这只是开始,来自越南的Chloe还主动承担联系供应商的任务。她摸索着使用没有英文界面的淘宝,靠翻译软件和商家沟通、砍价,最终把每件衣服的价格从65元压到50元,刚好符合学校预算上限。


看着Chloe在大家的掌声中自信阐述设计理念,用行动解决实际问题,我理解到:“负责人”的成功,不在于自己做了多少,而在于为他人创造了多少可能。


proxy-image (3).jpg

▲知行聚餐


这个由成员创造的Logo和卫衣,成为了我们所有创新的起点。从一起手绘探索地图,到为园艺知行收集数据,我们开启了更多跨知行的社区协作,让每一位成员都成为了知行真正的建设者。





一行代码也没有,我们建了一个网站


随着知行不断发展,一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让更多校内外的伙伴了解我们,并吸引他们加入?我们的故事和精彩瞬间,不应只留存在记忆中。


UWC 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找到热爱,并将它传递出去,去影响更多的人。”


image_24.jpg


于是,创建一个知行网站的想法应运而生它不仅是展示的窗口,更是数字日志,记录我们前进的每一步,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我和成员Milo都有在设计科学课(Design Technology)用模块化工具搭建个人学期成果网页的经历,深知这类工具的局限:它们更适合做个人作品集般的静态 “数字名片”,一旦需要让成员自由上传照片、分享故事,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但这门课教给我们的,不只是技能,更是不满足于“可行解”、追求“最优解”的创新思维。也正因如此,一个大胆的想法在Milo心中萌生:我们能用AI从零开始,搭建一个真正符合需求的网站吗?


Milo的思路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在深入研究后,我们发现AI的潜力远不止于制作一个静态页面,它甚至能构建一个可维护的后台系统。这个发现让我意识到,这是我实践领导力的绝佳机会。


我立刻召集团队,将目标从一个简单的“数字传单”升级为一个可以持续生长、由成员共同丰富的“动态家园”。这个从“如何建站”到“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系统”的战略转变,成为了真正的转折点


image_25.jpg▲我和Milo在设计网站


随后两个月,我们经历了超过500个版本的更新迭代。Milo和我一起,记录了共计上万字、300多条prompt的文档,详细描述了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和解决它时使用的指令。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但每解决一个难题,都让我们收获巨大的成就感。


image_26.jpg

▲我们设计的网站

(https://app--zhixing-kayak-connect-cb65062b.base44.app/)



正如Milo后来所说:


“在UWC,最酷的事情不是你知道答案,而是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去寻找答案,哪怕会失败一百次。”





一次分享,一个新航向


皮划艇知行的活动多在昆承湖,日常与湖水打交道时,我们常发现湖面漂浮的垃圾。虽然不多,但长期堆积会污染水质,因此平时在探索课时,我们都会随手捡拾。


在今年学校发起的Eco Day(生态日),我们将这份日常的习惯,正式组织为知行成立以来的第六次湖面垃圾清理工作坊,用集体行动守护我们热爱的这片水域。


image_28.jpg

▲湖面垃圾清理工作坊,

我们邀请社区成员一同参与


对社区和环境的承诺,也启发了我们未来的方向:我们希望能将皮划艇运动的乐趣与力量传递下去。


这个想法的萌芽,来自教练徐海祎一次不经意的分享——他的亲身经历,深深触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早年一次皮划艇活动中,徐教练的腿部骨折尚未完全康复,却依旧咬牙坚持完成了全程。他还在自己的皮划艇上,一次次伸手帮新手稳定船身、协助他们安全上下艇。直到活动结束,当他需要旁人搀扶、费力地从艇中脱身时,大家才惊讶地发现他的身体不便。


image_29.jpg

▲课后复盘聚餐 (右一,徐教练)


在水中,皮划艇可以成为身体的延伸,让许多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变为现实,它所蕴含的坚韧与互助精神,可以超越身体的局限。我们计划与本地的残疾人协会合作,设计特殊的辅助设备和安全的活动流程,让残障朋友也能体验在水中自由穿梭的快乐。这是我们作为UWC的一份子,对社区和社会的责任与承诺。


我们的航程,才刚刚开始。



-End-


作者:杨力铭 Leo、叶问 Michael、叶平川 Milo( DP1 学生)。图片由勇天诚、杨力铭、叶问、徐海祎、林悦旸、叶平川提供



苏ICP备16015809号-1
Copyright © 2016 UWC Changsh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常熟世联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