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会报名 VR探校 招生信息 在线申请 预约访校 Close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学校内网
支持我们 校历 预约访校
心声
若无理解,焉得和平?若不相识,何谈理解?
莱斯特·皮尔逊

加拿大前总理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太平洋皮尔逊世界联合学院创校支持者

UWC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胸怀整个世界。它独一无二,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

纳尔逊·曼德拉

UWC名誉主席

已故南非前总统

我们已经实现了我们的梦想,就是为你们创造一个梦想中的学校。请走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他人的梦想!

赵宾

中国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国家理事会理事及常熟世界联合学院董事会董事

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 93 - 95

对理想和对有意义人生的追求是UWC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并且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颐

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共同创办人及董事会副主席

哈佛上海中心执行董事

加拿大皮尔逊UWC 89-91届毕业生

世界联合学院是1963年在日内瓦创立国际文凭组织的国际学校联合会的十所学校之一。… 今天,全世界超过4000所学校开设了IB课程,IB已成为进入优秀大学的金钥匙。
约翰 · 丹尼尔爵士
世界联合学院国际董事会及理事会主席
世界需要卓越的领导者来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挑战、矛盾及冲突。他们需要运筹帷幄,充分挖掘新的机遇。我们对UWC学生的潜力以及实干的精神充满信心--因此决定加大对UWC的支持。

谢尔比·戴维斯

UWC国际赞助人

谢尔比·戴维斯奖学金计划共同创办人

在国际环境中突显民族情怀 ,在中国沃土上栽培世界之林。

李萍

副校长

中国文化项目总监及虞山书院院长(中国项目中心)

当学业遇见热爱:我在UWC找到平衡的“魔法”

发布时间:2025-07-25
banner.gif

image_2.jpg


今年初的中国文化晚会(CCE)舞台上,FP(高一)学生朱奕鸣的魔术表演惊艳全场。5月,他作为唯一的高中生斩获江苏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的冠军,并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了个人售票首演——自编、自导、自演,光芒初绽。


但舞台下的他,初入常熟UWC时也曾深陷挣扎:玩转魔术、组建乐队、驰骋球场……太多热爱想追逐,学业的挑战却横亘眼前


在“该学”与“想玩”的拉扯中,他如何选择?他又是怎样在兼顾乐队、篮球的同时,不仅让成绩提升,更让魔术成为认识自我、连接他人的桥梁?FP这一年,他积极拥抱挑战,学习如何在热爱与学业间找到平衡,而探索之路仍在继续。下面,听朱奕鸣分享这段在常熟UWC寻找节奏、不断成长的旅程。




朱奕鸣在今年

中国文化晚会(CCE)的魔术表演《瞬间》



“该”与“想”的拉扯


“张力”这个词,恰如其分地勾勒着我在常熟UWC的日子。来之前,我总把这里想象成一座“梦幻岛”,以为能毫无顾忌地追寻热爱。


可当我攥着满心期待走进校园,才发现那些憧憬的光芒里,每一缕都藏着沉甸甸的分量——学业的挑战,社交的拥挤,自我探索的勇气。这些,还远不是全部。


从苏北公立小学的懵懂,到常熟CWA三年的铺垫,我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好起航,却在常熟UWC真正感受到“大海”的深邃与宽广。生活、学业、情感、梦想,像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潮水,汇成一股名为“张力”的力量。它推动着我、塑造着我,也提醒我:成长,从来不是一条坦途。


最让我感受到挑战的,是学业,尤其是英语。它和我此前接触的英语学习模式截然不同——从前只要背单词、刷试卷,似乎就能应对一切;但在这里,我需要沉下心来读英文文献,试着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还要做上辅助理解的批注。


这门课不讲究“结果论”,老师更看重过程的细致评估:笔记是否清晰有条理,批注是否足够用心深入。这样的差异让我有些手足无措,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坦白说,一开始我并没有在学术上倾尽全力。内心深处,似乎总在渴望另一种节奏。在UWC这片鼓励探索的沃土上,这种渴望疯长:组建乐队,音符在排练室碰撞;大型晚会上,魔术道具在指尖悄然准备;篮球场上,球衣浸透汗水。我像一颗陀螺,被这些热爱抽打着旋转。


image_4.jpg

我们的乐队表演


image_5.jpg

篮球队合照


当音乐节上观众拉手跳跃时,当礼堂的射灯洒下蜂蜜色的暖光,当篮球刷网的声音传进耳中,谁又甘心只做那个在知识岸边埋头苦读、不抬头看风景的人呢?


于是,“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开始拉扯,把我的时间撕得支离破碎。专注力,那枚本应鲜亮的橙子,在无数双手的争抢传递中,沾满指纹,提前显露出疲惫的褶皱。后果是沉甸甸的——英语课的成绩单上,3分、4分(总分7分),像冰冷的雨点砸在心上。我在“该”与“想”中犹豫徘徊,迷失了方向。




在“拉扯”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春节的暖意,似乎也融化了心头的坚冰。第二个学期,我开始审视这片“狼藉”。问题像舞台上一个穿帮的破绽,刺眼,却必须面对。


我学着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小心翼翼地筛选——放下那些不那么重要的热闹,把更多时间分给书页和笔记。 


我开始主动找老师请教作业问题;课堂上,我抛开了“不好意思”,不懂就立刻提问,积极回应老师的每一次互动;课后也留出静心思考和学习的时间。


奇妙的是,“学业”与“热爱”并非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单选题。我试着列好计划表,在该学的时候好好学,该玩的时候尽兴玩。没想到平衡的秤杆,潜移默化地挪移,渐渐找到了它的支点。


那些在成绩上让我感到些许羞愧的数字,开始有了向上的爬痕。更神奇的是,我所珍视的舞台,并未因此黯淡。


在学校最大的舞台CCE上,聚光灯为我而亮,我一个人,用一段关于“时间”的魔术,让全场屏息凝神。篮球场上,汗水与呐喊结成最甜的果实——球队一起捧起了两场校外比赛的冠军奖杯,映照着团队的荣光。而那支由我们这群FP新生组成的独一无二的乐队,竟也在学校的音乐节上,用青涩却充满活力的演奏,获得了第三名的荣誉。


回望这充满“张力”的一年,那些曾令我无法面对的时刻,如今看来,不过是生命锻造韧性时必不可少的淬火。如同魔术师最终领悟,失败本身也可以成为表演震撼人心的一部分。我忽然懂得了,UWC给予我的最大馈赠:并非消除“张力”,而是在这不停的拉扯中,学会了像跳舞一样保持节奏。




魔术:照见自我,连接世界


这份领悟,奇妙地与我心底深藏的另一股力量交汇——魔术。第一次触碰它的神奇,是在小学二年级那台学习机上。那种“魔法”真实降临在身边的震撼,是我这辈子都无法忘怀的奇妙,后来再也没感受过。我想把这份不可思议的感受,传递给身边的人。


只是后来,学业的压力,让这颗魔术的种子被深埋,热情也慢慢淡去,但那最初的悸动,从未消失。直到去年底,在成都一场名为《Time》的魔术秀里,魔术师在落幕时轻声道:“世人慌慌张张,不过为那碎银几两,有的时候别忘了停下脚步,看看头上的月亮。”


这话语,如月光般清冽且皎洁,洒进我的心里。我忽然意识到魔术的力量,远不止于制造惊奇。


image_8.jpg

我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

首次售票演出



这份重新被点燃的热爱,坚韧无比。在常熟UWC相对自由探索的氛围里,魔术于我,慢慢变成一种艺术表达。我知道许多人并不这样认为,它似乎不如音乐、戏剧那般“正统”。然而,当我看到一位魔术师,无需言语,仅凭精心设计的流程就将爱情的甜蜜、苦涩与无常直抵人心地呈现时,我无比确信:这就是我追寻的艺术!


它的美,在于一种精妙的“碰撞”:有着神秘感,却又带着平实温暖的亲近感,如同炉火的微光、路边阳伞下的闲适,厨房岛台的烟火气,或者耳语即达,旁桌不闻的小酒吧,在一个隐秘的角落,分享一段不能说的秘密。


于是,我的“秘密”开始在学校的各个角落被更多人“看见”。聚光灯下,面对观众眼中好奇、探究甚至有些无厘头的猜忌,我渐渐释然。身为魔术师,我当然更愿人们相信,我们真的拥有独属自己的魔法。


但我理解那种好奇,如同古人面对月食,好奇其中的道理,便筑坛来祭天。他们好奇仪式和结果的关系,如今科学揭示了月食的真相。魔术亦然,我希望观众不必在“揭秘”的路上走太远。


就像我在CCE上演的魔术《瞬间》,这是一个很美的名字,因为它记录了一个对每个人都转瞬即逝的平凡时刻。魔术的美好就在于此:在舞台上,我希望能与每位观众共同创造一个难忘的瞬间。虽然无法邀请所有人上台互动,但我知道,无论坐在哪里,每位观众都同样重要。


image_9.jpg

《瞬间》表演现场



看过这个魔术的人知道,效果很简单:全场打开计算器,邀请几位观众随意说出数字,最终所有观众计算器上显示的数字组合,就是表演的当下时间——比如我当时是1172021(代表1月17日20点21分)。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儿,如果有任何一个观众对数字有一点点改变的话,那么结果都会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串数字。


image_10.jpg

《瞬间》表演现场



数字如同人生,像阿甘的那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生活的列车驶向远方,我们永远不知道终点在哪儿,结果又是什么。但我们知道的是,路过的风景转瞬即逝,我们没有归途。在车上,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抓紧身边人的手,透过车窗,留下一刻又一刻的美妙瞬间。这正是《瞬间》希望传递的温暖与意义,也是它于我的深刻价值。


一次次表演也让我慢慢懂得,魔术的真谛,不在于传递多么宏大的哲理,不在于炫耀精妙到极致的手法,更不该是居高临下地把观众当作愚弄的对象。它的内核,是分享,是传递一份温暖,是邀请人们相信片刻的奇迹。


就像三千年前有个关于巫师与圣杯的传说。巫师曾说:“如果我的故事能流传百年,在世界任何角落的剧场被提起,我希望面前坐着真正愿意相信奇迹的人——我会微笑着举起圣杯,分享温暖与魔力。哪怕只有一个人感受到这份分享的温暖,我与圣杯的使命便算完成了。之后我会走向下一座剧场,分享新的故事,而圣杯也会在那里重获新生。”


这个故事深深触动了我。它让我明白,分享魔术时传递的那份温暖,以及让观众真正相信魔术本身,才是最“魔术”的魔术;也让我终于清楚,作为一名魔术师,究竟该为观众带来怎样的体验。


魔术师最深的期盼或许正是如此:某天我为一位观众变了个魔术,很久以后,他忘了日期,忘了地点,忘了我,甚至忘了那个魔术本身。但他生命中曾有过那样一段特殊的时光,一种纯粹的惊奇与愉悦的体验——这就足够了。圣杯的使命,就完成了。


所以,魔术之于我的意义是什么?希腊德尔斐神庙刻有三道箴言,第一道是“认识你自己”。魔术,这个在我眼中的艺术,竟成了我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它让我看清热爱可以穿透时光,让我明白即使是最“不务正业”的痴迷,也值得付出一生。它让我在常熟UWC,找到了一个释放自我、连接他人、并最终认识真我的奇妙出口。




“张力”的馈赠


回望FP这一年,那些“拉扯”的压力,早已在成长的年轮里刻下了坚韧的印记。常熟UWC,这个让我在“张力”中学会舞蹈的地方,也让我重新拾起“缝补世界”的“魔法”。


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有人说“世界破破烂烂”,但总需要有人,用热爱,用平衡的智慧,用一点相信奇迹的童心,去为它缝缝补补。而这条路上,我正笨拙地,学着成为一个手持针线的魔术师。




-End-


苏ICP备16015809号-1
Copyright © 2016 UWC Changsh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常熟世联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