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会报名 VR探校 招生信息 在线申请 预约访校 Close
English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学校内网
支持我们 校历 预约访校
新闻和活动
若无理解,焉得和平?若不相识,何谈理解?
莱斯特·皮尔逊

加拿大前总理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太平洋皮尔逊世界联合学院创校支持者

UWC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胸怀整个世界。它独一无二,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

纳尔逊·曼德拉

UWC名誉主席

已故南非前总统

我们已经实现了我们的梦想,就是为你们创造一个梦想中的学校。请走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他人的梦想!

赵宾

中国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国家理事会理事及常熟世界联合学院董事会董事

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 93 - 95

对理想和对有意义人生的追求是UWC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并且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颐

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共同创办人及董事会副主席

哈佛上海中心执行董事

加拿大皮尔逊UWC 89-91届毕业生

世界联合学院是1963年在日内瓦创立国际文凭组织的国际学校联合会的十所学校之一。… 今天,全世界超过4000所学校开设了IB课程,IB已成为进入优秀大学的金钥匙。
约翰 · 丹尼尔爵士
世界联合学院国际董事会及理事会主席
世界需要卓越的领导者来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挑战、矛盾及冲突。他们需要运筹帷幄,充分挖掘新的机遇。我们对UWC学生的潜力以及实干的精神充满信心--因此决定加大对UWC的支持。

谢尔比·戴维斯

UWC国际赞助人

谢尔比·戴维斯奖学金计划共同创办人

在国际环境中突显民族情怀 ,在中国沃土上栽培世界之林。

李萍

副校长

中国文化项目总监及虞山书院院长(中国项目中心)

当乡镇、农田、古建成为课堂:比成绩更重要的收获是什么?| 项目周

发布时间:2025-04-14

3 月 24 日至 30 日,200 多位 DP2 学生带着 22 个聚焦 “社会服务”、“文化交流”、“可持续实践” 等主题的自主策划项目,从江苏常熟出发,足迹遍及上海、云南、山东、广东、福建等多个省市,展开了为期一周的沉浸式探索。


这场从去年 11 月就开始筹备的项目周,不仅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更是将热爱转化为行动—— 从主题调研、任务拆解、预算管理到风险把控,再到吃住行等细节安排,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每个小组提交的《一周计划》与《风险评估表》,再到最终的成果展示与反思,记录着从创意萌芽到落地生根的完整轨迹。本期,我们聚焦于广东、山东、山西三地的项目,感受学生们在真实世界中的实践与成长。







📍广东揭阳:
戏剧工坊里的双向成长

image_1.gif

一群热心公益服务的学生来到广东揭阳市惠来县岐石镇,在清心图书馆为当地 21 名小学高年级至初中的学生,精心策划了“戏剧艺术实验室” 体验式戏剧课程。

项目发起人梁苾茵曾参与该图书馆的公益活动,她发现以往活动多为“一晚”“半天” 的碎片化形式。于是,梁苾茵联合同学,借鉴 DP1 在河南思源学校的项目周经验,设计了一套涵盖故事创作、角色设计、舞台表演全流程的连贯课程,旨在打造有别于传统课堂的体验式学习场景。21个当地学生5-6个人为一组,每组分配特定的小组成员来给予支持引导。

image_2.jpg

王家玮的经历,生动展现了团队的“服务精神”。作为长期在校参与 PVO 知行(线上公益教学)的学生,王家玮一直渴望能与自己的“学生” 线下面对面交流。然而,初次与当地孩子接触,她就因小组进度落后而备受打击。她负责的是几个极为内向的孩子,需要不断引导,才让孩子们愿意开口说几句话,推进团队合作创作剧本更是艰巨的任务。

王家玮说自己其实可以为他们安排好所有的剧情、台词、道具、走位和舞台设计,但她深知,这样做会让这次活动失去意义。当晚,听着同伴分享各组孩子的创意,她心里难免有些埋怨自己运气不好,被分配到这几个学生。可很快,她就为自己对学生“失望”的想法感到惭愧:若不肯面对棘手的情况,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引导者”?通过与家长沟通,王家玮了解到组内有兄弟俩因闹矛盾影响了合作。

image_3.jpg

第二天,尽管内心依然有些忐忑,她带着零食,像朋友一样和孩子们聊天,小组气氛逐渐缓和。让她惊喜的是,一个女孩在制作道具时,展现出了出色的手工能力。女孩用扭扭棒做出了精美的皇冠,还精心为角色做了妆造,尽管她所饰演角色的台词并不多,孩子们认真的态度让她欣慰。王家玮十分感激团队成员的帮助,以及孩子们的积极配合,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让原创剧本得以成功演绎。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小组始终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内向的孩子。

王家玮分享了她的反思与收获:“对我来说,社区服务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去教导,而是借助已有的知识框架,引导孩子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意。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我未曾预想过的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变得更加坚韧、更有同理心,内心更加平静,也更坚定了去帮助别人的理想。”

image_4.jpg

这是一场双向的成长。梁苾茵表示:“我们团队收获满满,在自主规划这个长期项目的过程中,学会了协同合作,也懂得了灵活应变。这次项目周的确有出现一些突发问题,当时花费了我们不少时间去解决。好在,第一晚后我们便充分认识到应急预案对紧凑日程活动安排的重要性,并在后几天圆满完成了所有任务。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了每个小朋友的闪光点,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蜕变:平日沉默寡言的孩子,在舞台表演中能够大胆表达。看到我们策划的活动,能让每个小朋友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用几天时间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我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骄傲。”


📍山东烟台

可持续农业的“田间课堂”


image_5.jpg


在山东艾维农园,学生们沉浸式体验可持续农业。在鱼菜共生系统旁,他们探究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的生态循环奥秘;于气雾栽培大棚中,目睹植物根系 “悬浮生长,蔬菜在空中生长的景象。在传统种植区,学生们亲身实践,翻土、开垄、定植、灌溉,种植水果豆类。


image_6_compressed.png


有人首次握锄头,在劳作中领悟 “粒粒皆辛苦;有人给苹果树施粪肥,克服气味与弄脏自己的顾虑,牢记 “碰到一根枝可能毁掉一个苹果” 的叮嘱。他们还向果树根系和土壤喷洒酵素溶液,学习理解活性酶的功能与作用,这是与“秋收成果”直接相关的“准备工作”。在农场厨房,学生们就地采摘新鲜食材,制作包子、披萨等美食 


image_7.png


邹乐言回顾这次经历,满是感慨:“从最初组队分歧到最终选定农场,五个月的筹备如同闯关。但也正是这些磨合,让大家在实践时格外投入。我们这个小组,成员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埃塞俄比亚、希腊、意大利、肯尼亚、尼泊尔、多哥、美国等多个国家,男女比例 6:7 十分均衡,还存在四种不同宗教信仰,有着各自特殊的饮食习惯。可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这本身就是 UWC 多元理念的体现。大约五年前,我们学校就和这里有过交集,这次回访,我们再次学到许多鱼菜共生的知识,还进行了实实在在的农田与园艺劳动,种土豆、山药、豌豆,中午用现成食材自己做饭,用麦麸刷油,回收植物做堆肥,每天坐公交车往返……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让我明白,比起一直讨论、畅想环保理念,关注那些宏大议题,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细节出发,去践行可持续发展才更加重要。


image_8.jpg


来自希腊的Katerina分享道:“参加这次项目周,我收获颇丰。我体验了农活,接触到鱼菜共生系统、空气栽培法等前沿农业技术,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克服语言障碍,如何与他人顺畅交流,以及怎样听从专家指导。我深刻体会到,可持续且高效的农业背后蕴含着大量科学知识,也了解到维持那一大片温室和农场需要付出诸多体力劳动。艾维农园正在运用我们在环境系统科学(ESS)这门课上定义的一级污染管理方法处理污染问题,具体做法是对人类活动进行交替安排,也就是说通过合理运用科学知识并做好规划,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产生,这是处理污染问题最具成本效益且最可靠的方式。这也让我从真实实践的角度理解了书本知识。我认为项目周是我在UWC非常精彩的一段经历,毕业后,它一定会成为我记忆中最宝贵的部分。”



📍山西晋中:

探寻文化保护与传承


image_9.jpg


还有一个小组深入山西晋中地区,穿梭于古建筑群、历史遗址与博物馆之间,开展实地写生、文物临摹与影像记录工作,采集山西的传统艺术载体,如泥塑、木雕、壁画、石窟等,并准备将这些素材编辑成一本日历,这本日历浓缩了山西的人文底蕴与艺术修复工程。


项目发起人闫景宜分享道,自己一直对宗教文化兴趣浓厚,漫画《宝石之国》里的佛教元素和东亚宗教意象,以及岩彩绘画技法,都对她影响颇深。她说:“出于对美的本能追求,我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将项目焦点锁定在山西文化及其修复技艺上。我们希望通过这本日历的创作,立体呈现山西本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共生的独特文化生态。借助个人化的艺术再创作与记录,在记录文化的同时,让观众感受到我们对文化艺术的热情,为观众提供一种将文化传播融入日常生活的新视角。


image_10.png
proxy-image.png
proxy-image (1).png
proxy-image.jpg
proxy-image111.jpg

小组制作的日历内页(部分)


这次项目周,对小组成员而言是无比珍贵的经历。他们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还拥有与组员愉快协作的回忆。更重要的是,这次实践让他们开始思考并尝试通过项目,回答一个全球性问题:当下,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历史文化遗产?


闫景宜:“通过壁画修复体验,我学习到文物修复并非为了呈现文物们最‘完美’的一面,而是为了保留时间赐予的痕迹。这也是山西最触动我的一点,山西的文化氛围是我所体验过最接地气,朴实,浑然天成的。这种松弛而真挚的氛围与文物修复相同,我们从现代面对历史遗产时是否能带着自然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真正的理解文化传承。我认为,文化传承,就是自然的接受这种痕迹在现代生活中的共生,允许其在岁月长河中不完美地延续。






除了这三个项目,有的小组还前往青岛孤独症中心帮助大龄孤独症青年更好的融入社会,奔赴舟山探究水獭保护与海洋生态保护,在北京蒲公英学校与在校学生进行文化交流……


项目周的筹备与实践,是对团队凝聚力、执行力的全方位考验。学生们走出课堂,在分歧中学会协作,在突发问题前培养韧性,在跨文化碰撞中理解多元。 22 个项目带着泥土气息、服务精神与文化底色回归,留下的不仅是成果,更是 “如何在真实世界行动” 的成长答卷。



-End-

苏ICP备16015809号-1
Copyright © 2016 UWC Changsh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常熟世联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