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万里觅归处:斯威士兰学生Philani的UWC之旅
发布时间:2025-02-27当 DP1学生 Philani Sithole 初抵常熟 UWC 时,他心里满是未知。这是他第一次出国旅行,也是他首次置身于多元文化的环境之中。身为校园里唯一的斯威士兰学生,他担心自己能否融入这个全新的集体。他会因文化差异而苦恼吗?会感到孤独吗?甚至连饮食都成为他心中的一大顾虑,毕竟他听闻过很多关于中国菜的刻板印象。
很快,这些担忧便开始消散。
“我惊讶地发现,这里的食物其实和家乡非常相似,豆类和肉食让我觉得很亲切。面条和饺子对我来说是新的体验,我在中国第一次尝试。学校餐厅的饭菜?那美味简直无法形容!
“我原以为自己不会受到欢迎,但从抵达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适应、学习与成长
怀着拥抱全新体验的决心,Philani很快就找到了融入的方式。他和室友们(两名中国学生和一名土耳其学生)因都热爱足球和像 UNO 这样的纸牌游戏而建立了友谊。他积极参与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加入了排球、游泳、机器人和足球知行社团。游泳起初对他来说是个挑战,但也成了磨炼毅力的课堂。
“当我终于掌握了踢水技巧时,我领悟到:努力、沟通与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在 UWC 更是如此。”
他最自豪的时刻之一,是在“非洲文化周” 期间主持了一场名为“斯威士兰:非洲最后的绝对君主制国家” 的研讨会。他和另外两名学生 —— 来自格鲁吉亚的 Ana 和来自中国的 Korey 共同主持了这场研讨会,展现了活动所倡导的多样性与合作精神。他希望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国家的历史、语言和传统。同学们的好奇让他意识到讲述故事的力量 —— 分享自己的文化可以打破刻板印象,增进理解。
他并未就此满足。他参演了一部关于种族隔离时代的短剧,参加了非洲音乐表演,还在“欧洲文化周” 期间参与了波兰舞蹈的表演。这些经历让他进一步理解了 UWC —— 包容差异、建立联系、走出舒适区。
别样的学习体验
学业上,Philani 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斯威士兰,学习主要围绕纸质作业和课堂任务展开,而常熟 UWC 更侧重于数字化学习,这对Philani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系,他努力适应着这种变化。
“我逐渐意识到,在 UWC,学习成绩并非衡量一切的标准。个人的参与度、协作能力以及日常行为表现同样关键。UWC 所期望培养的,并非仅仅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曾让他望而生畏的初级汉语课程,在郝艳萍老师的帮助下,Philani也学的越来越得心应手。
于不经意处寻得温暖
远离故土,难免被思乡之情缠绕。好在,Philani 能在与斯威士兰国家理事会的交流中、在熟悉的母语 SiSwati(斯瓦蒂语)里以及和家人朋友的视频通话中得到一丝慰藉。他的信仰也在很大程度上让他保持内心的平静。
但最让Philani意想不到的温暖,来自他的中国寄宿家庭。去年圣诞假期间,他住进了苏州的一户人家,起初的忐忑不安很快变成了一段令他难以忘怀的经历。
“一开始,我担心语言不通会阻碍我们交流,但他们英语说得很流利。他们让我感觉像在家一样,想家的感觉一下子就没了。而且,他们家的大女儿竟然也是 UWC 的毕业生,这更加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在寄宿家庭的日子里,他学会了用筷子,游览了苏州的文化景点,大家在一起玩麻将、打扑克,Philani还为寄宿家庭做了自己家乡的豆子,他们特别喜欢!晚饭后,他们在金鸡湖边散步、分享故事。Philani 还跟着寄宿家庭学习中文,例如 “了不起”,这让他对中国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挑战与交流中成长
回顾到目前为止的这段旅程,Philani 意识到, UWC 的意义远不止于学术,还在于成长、坚韧以及向他人学习。在UWC的这段时光,拓宽了他的视野,让他在公众演讲方面获得了进步,还帮助他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建立了联系。
“我的朋友们给我起了个昵称 —— 小 Polycarp,因为他们说我无论是长相、说话方式,甚至走路姿势都像 Polycarp Wekesa 老师,他目前在常熟 UWC 任教,此前在UWC 斯威士兰度过了15 年教学生涯。”
在 Philani 看来,想要在 UWC 收获真正的成长,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以及勇于走出舒适区,是不可或缺的要素。“UWC 不仅仅是实现目标的地方,它会推动你在学术、社交以及个人发展等多个层面,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不断成长。”
对 Philani 而言,这段旅程才刚刚开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