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探索,勇于发光:从UWC到哥大和康奈尔,在发现和体验新事物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发布时间:2024-07-22华逸伦,美国UWC 2019届毕业生,在常熟UWC完成Foundation Programme,本科录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期间积极参与各项服务学生群体的工作 ,曾获哥大Leadership and Excellence Award (卓越领导力奖),并被选为2023年哥大毕业典礼的Senior Marshal (毕业生典礼官),目前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在读。本文,华逸伦分享了他的成长及如何培养和发挥青年影响力的经历。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银河的震撼,那是在新墨西哥州的高原上,美国UWC的校园里。深邃而无际的星空下,来自中国的竹笛传出悠远的曲声。那时我刚刚入学美国校区,和其他同学排练完将在UWC日演出的中国风舞蹈,在草坪上听学长继续练习给我们节目准备的竹笛曲。
在那个情景下,星空没有让我感到渺小,而是让我感到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有无数精彩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从常熟和美国的UWC,再到哥大和康奈尔,我也正是在发现和体验新事物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从中学时期就对数学和物理感兴趣,到本科时主修计算机科学并以数学统计学作为第二专业,我的学业经历大概符合一个理科生的成长轨迹。但是,我对人文、艺术和公共服务很早就产生了兴趣。UWC则让我发现了更多满足这些兴趣的方式,从早先的以接触相关音视频材料和书籍为主变成了更加直接的参与。
在常熟UWC,我对音乐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鼓励。我初中时才开始学习小提琴,相比很多从小练琴的同学,我只能算是刚刚入门,乐理知识也还在积累。尽管我那时每晚坚持练琴,一开始还是怯于在别人面前表演甚至是谈论音乐,更多是独自听古典音乐的唱片。幸运的是,我在UWC遇到了非常愿意和我聊音乐的朋友们,我们能分享各自喜欢的乐曲,尝试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我也加入了学校新创立的管弦乐团,最终在常熟UWC的首届毕业典礼上完成了我第一次演出。
我在常熟UWC首届毕业典礼上的演出
在美国UWC期间,我对公共服务和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感受到了UWC教育如何让分歧与信任共存,鼓励我们平等地、有建设性地讨论问题。在研究美墨边境难民问题的项目周期间, 我们队伍里有坚定支持马克思主义的拉美同学,也有美国东岸的自由主义者。
我们在晚餐时,激烈地辩论过各种议题,从移民问题、青少年犯罪干预,到医保政策,常常是分歧多,共识少,甚至针锋相对。但是在白天,大家在陡峭的边境小路上行走时,互相常会十分贴心的搭把手,扶一扶。几天下来大家关系越来越好,也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先要听到不同于自己想法的声音,即使一时无法调和分歧也没关系,至少今后在遇到类似议题时可以认识到其复杂性,做出更妥当的应对。同时,我也更加敢于面对矛盾和分歧而不回避,更加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法。
UWC的社团活动让我更好地了解了我所生活的社区,让我有机会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常熟UWC,我参加了湿地社团,了解了常熟在湿地保护上的努力和成果,在实验室体验了水质分析的工作,并用这些经历向同学做湿地保护的科普。在美国UWC,我参加了修剪树木的社团,在帮助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清理枯枝落叶以减少火灾隐患。
我在美国UWC参与舞龙活动
UWC的经历让我在互相支持和协作的环境中磨练了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对多元化的学生群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情。我也意识到了不同的角色身份都能为身边人或更广大的群体做出贡献,关键在于积极发现这样的机会。
本科期间,我担任了Resident Advisor (宿舍指导员),负责组织策划住校学生的活动,调解学生纠纷,维护秩序,给学生提供各种生活上的信息和帮助。宿舍指导员的训练和日常工作中涉及到的很多关于沟通、跨文化理解和冲突调解的技能,恰恰是我在UWC期间就从学校开设的各种研讨会中学习和锻炼过的。
我担任Resident Advisor期间和同事们合影
凭借对公共服务的兴趣和在UWC锻炼出的能力,我在大一就了解清楚了哥伦比亚大学复杂的学生管理机构是如何运作的:哥大下辖的各个学院,如哥伦比亚学院和工程学院,均设有自己独立的学生会,而校级的学生事务则由具体的学生理事会管理。我起先加入了哥伦比亚学院的学生会,负责促进学生活动的包容性和增加其受众群体的事务。
之后,我又被选入哥大活动与社团理事会(Activities Board at Columbia),先后担任音乐、学术和职业发展等社团大类的代表,并于2021-2022年担任理事会主席。这些经历让我参与管理了超过130个跨学院的本科生社团,为各社团争取经费,协调活动场所,以及为社团的运营和发展提供建议。在这过程中,我也发现了更多我能为学生群体做的事。
作为理事会主席,我推动修改了学生社团的支出条例,制定多项新规以进一步资助学生活动。在新冠流行期间,我制定了新的社团管理政策,支持各种模式的线上活动,在学校重新允许线下活动后,积极鼓励社团的发展和扩容,建立了社团预算申请的快速流程,并引入新机制进一步帮助学生社团的财务合规。
在我担任主席期间,活动与社团理事会不仅增加了每个社团的年度预算,还扩大了我们社区活动基金的规模和用途,制定标准鼓励新兴学生团体的发展以及所有社团的包容性。例如,尽管一些社团在招新过程中必须要有严格的筛选(如音乐、表演类),理事会的政策依然引导其开设更多面向普通学生的培训课程,使得相关经验不足的学生也能顺利参与到这类社团中,并逐渐提升技能。
在我的任期内,理事会还对由在校生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加大了支持。例如,我们赞助了首届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论坛,并在该论坛第二届时依然是赞助方之一。该论坛邀请了来自各个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商界领袖探讨与中国相关的议题,其中就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因在活动与社团理事会的贡献,我获得了哥大颁发的Leadership and Excellence Award (卓越领导力奖)。
作为主修计算机科学的学生,我很喜欢在课后给同学讲题,并主动担任过助教。我对科研的热情也让我本科就进入哥大计算机系原系主任Kathleen McKeown教授的实验室做研究。我参与的项目致力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检测各种虚假信息、虚假新闻并提供新的分类方式。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团队特别关注了针对不同身份群体的仇恨言论和偏见,旨在保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在学业和科研任务外,我常常给想做科研的低年级同学提供建议,在亚马逊公司和哥伦比亚大学针对少数族裔和女性开办的SURE暑研项目中,我全程指导了一位同学完成科研项目。
因对科研的执着和本科期间展现出的能力,我被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项目录取。在康奈尔,我最近提出了一种新的对话摘要任务和方法,预计在心理咨询、构建健康的网络讨论社区等领域有应用场景。未来,我将继续在人工智能这一大方向上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智能系统的能力和效率,推进这类技术在更多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场景落地。
作为两所UWC的校友和哥大的毕业生,我得益于UWC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习。我会带着这些经历和从中培养的能力在康奈尔大学继续探索和成长,期待能在学术领域和社群服务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