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会报名 VR探校 招生信息 在线申请 预约访校 Close
English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学校内网
支持我们 校历 预约访校
心声
若无理解,焉得和平?若不相识,何谈理解?
莱斯特·皮尔逊

加拿大前总理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太平洋皮尔逊世界联合学院创校支持者

UWC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胸怀整个世界。它独一无二,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

纳尔逊·曼德拉

UWC名誉主席

已故南非前总统

我们已经实现了我们的梦想,就是为你们创造一个梦想中的学校。请走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他人的梦想!

赵宾

中国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国家理事会理事及常熟世界联合学院董事会董事

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 93 - 95

对理想和对有意义人生的追求是UWC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并且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颐

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共同创办人及董事会副主席

哈佛上海中心执行董事

加拿大皮尔逊UWC 89-91届毕业生

世界联合学院是1963年在日内瓦创立国际文凭组织的国际学校联合会的十所学校之一。… 今天,全世界超过4000所学校开设了IB课程,IB已成为进入优秀大学的金钥匙。
约翰 · 丹尼尔爵士
世界联合学院国际董事会及理事会主席
世界需要卓越的领导者来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挑战、矛盾及冲突。他们需要运筹帷幄,充分挖掘新的机遇。我们对UWC学生的潜力以及实干的精神充满信心--因此决定加大对UWC的支持。

谢尔比·戴维斯

UWC国际赞助人

谢尔比·戴维斯奖学金计划共同创办人

在国际环境中突显民族情怀 ,在中国沃土上栽培世界之林。

李萍

副校长

中国文化项目总监及虞山书院院长(中国项目中心)

常熟UWC学子走进非遗——南京白局,探索如何让古老的曲艺焕发新生 | 项目周

发布时间:2021-07-13

5月31日到6月5日,常熟UWC师生前往江苏各地,投入自己策划、设计、联系和安排的公益、社会调查或实践、中国文化探索等项目中,希望走出校园,通过社会实践和体验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践行UWC的价值观。这也是UWC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张青妍、姜雨濛和其他四位同学在南京开展项目,聚焦调研国家级非遗——南京白局,深入探索白局文化和发展现状,希望能让古老的曲艺焕发新生。

01
初识白局——失落的非遗

最初定项目调研主题的时候,在了解金陵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白局这一扎根于南京的地方曲艺。南京白局起源于元朝末年的云锦织机房,本是织锦工人工作时的自娱自乐,后来逐渐发展成独立表演,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2008年,白局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搜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是国家级非遗,白局却鲜少有人知道。相比较苏州评弹或是昆曲,白局似乎正在逐渐被主流文化遗忘。看到这些我们倍感惋惜。作为UWC学生,UWC价值观教会了我们做一个积极的改变者,因此面对惋惜,我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那有什么是我们能做的吗?有什么是我们能改变的?

平日里学校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也让我们对保护、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强的文化使命感。恰巧我们组里有音乐学生、戏剧表演学生以及艺术学生,白局成为了我们兴趣的交汇点,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利用项目周这个机会,对南京白局进行研究,并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研究结果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门古老而有价值的曲艺。

1.png

团队在讨论项目的开展

2.png

谈论后列下的初步调研方案

02  
前期准备——多方联系,苦心不负

一开始,我们并不担心联系不上人,因为我们组里面有一个南京的同学告诉我们他的母校南京外国语学校就曾经有过白局社。但后来当这位同学再去询问以前的校友的时候,我们遗憾地得知当初的白局社几年前解散了,并且由于当时白局社比较默默无闻,连它的社长是谁也无从得知。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很沮丧,因为白局作为一门小众的曲艺,本来的资料就十分有限,而我们仅剩的线索也被剪断了。

几番思量过后,我们决定从互联网出发从头再来。在网上,我们得知南京金陵风白局曲艺团的黄玲玲老师和她的徒弟以及南京白局剧团的徐春华老师现在还在从事白局事业并且做得颇有规模,于是从三月底开始我们组在各个媒体平台上搜集她们的联系方式并分头进行联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种种曲折,发消息石沉大海、打电话被人当成诈骗电话直接挂断、搜索一个地址之后发现原剧团早已搬迁等等。

3.png

图片团队在讨论项目的开展

最终, 组内的姜雨濛同学通过以前的朋友了解到南京十三中锁金分校正在开展白局相关的项目。通过她的朋友,我们成功联系到了南京十三中锁金分校白局项目的主负责人乐康老师。很幸运,通过乐康老师,我们接着顺利地联系到了徐春华老师、马敬芝老师、夏天老师等白局传承人,并和她们确定了本次采访的具体时间和地点。通过组内另一位同学单欣然,我们也非常有效率地和黄玲玲老师的徒弟李书涵取得了联系,并确定了采访的具体安排。

除了联系白局相关人物,在前期准备中,我们还查阅了网上与白局相关的文献与视频资料,并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分享了我们学到的有关白局的知识。通过这些准备,我们在出发前便对白局有了一定了解,为之后的采访与深入探索白局打下了基础。

03  
实地调研

4.png

路人采访

“您好,请问您听说过白局吗?”

初抵南京,我们展开了路人采访。在采访前,我们已经预料到白局的知名度不高,但采访的结果依然有些出乎意料——在我们一整个下午随机采访的18个路人中,仅有两位说自己听说过白局,仅有一位曾经在现场看过白局表演。这一结果再次让我们意识到白局无论是作为地方曲艺还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消逝,保护白局迫在眉睫。

拜访白局传承人

在本次南京白局的研究中,我们采访了与白局有关的一些人物,从老一辈的顶梁柱到新生代年轻的白局表演者,从学习白局的大学生到传播白局的音乐教育者。我们像是碎片收集者,用不同的人物视角还原出白局最真实的模样。艺术是关于人的,以人为本,才能生生不息。

5.png

01 徐春华老师

我们最先拜访了白局国家级传承人,电影《金陵十三钗》南京话指导徐春华老师。当我们采访徐春华老师的时候,我们感到非常诧异。在我们之前的猜测中,徐春华老师所代表的老一辈应该是最不能接受一些过于新颖的元素被融入进传统白局中的人。然而,在我们的采访中,徐春华老师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差。我们记忆最深的事情就是徐春华老师告诉我们她在举办元宵节的时候,自己主动地把Rap写进了歌词。她说她不会排斥这些新的东西,因为大家永远不会知道这些新东西是否会成为白局发展的动力。

6.png

02 夏天老师

“好听才是硬道理。” 当我们问90后白局市级传承人夏天老师对白局未来的发展怎么看时,他理所当然地这么对我们说,“只有好听了,才会有受众。有了受众,才会有收入。收入有了,白局自然就发展起来了。”夏天老师告诉我们,他为了让白局能够更加普遍地被大众所接受,加入了许多昆曲和苏州评弹的元素在他所演唱的白局里面。在无数次的演习中间,他发现大家都很喜欢这种创新。当我们询问这种创新是否会把白局改得面目全非的时候,夏天老师说创新与传承存在一定的平衡点。用来演唱白局的南京话就是白局的根。

7.png

03 马敬芝老师

马敬芝老师是另一位白局传承人,她走上白局的道路和家庭有着极大关系。马老师的兄弟姐妹中有五人从事白局相关的职业,从小她在家中耳濡目染,便对这门曲艺生了喜爱之情。当我们问她对白局的情感时,她很自豪地告诉我们白局是她最热爱的东西。现在已经年迈的她依然坚持去幼儿园里面教南京的孩子们演唱白局,给他们表演白局,因为她很想让他们知道自己家乡的文化底蕴,也希望他们爱上这门独特的曲艺。从她讲述白局的时候炯炯有神的双眼中,我们看出了她对白局的坚持。

8.png

04 乐康老师

初见乐康老师的时候,组员都惊讶于她优雅的气质。乐康老师告诉我们她差不多半辈子都奉献给了白局。一路上也遇见了很多挫折,就比如说一开始她提议守护白局的时候,她的丈夫作为非遗文化研究员,就第一个提出了反对。首先,她丈夫认为她不是南京人,无法传承正宗的南京白局。其次,南京白局的没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它的演唱者、演唱体裁、演唱方式等就决定了南京白局被时代淘汰的必然性。把一个本应该放在博物馆里被人参观的艺术再拿出来不停地讲是违反正常规律的,是不对的。

面对这些质疑声,乐康老师坚持了自己守护白局的初心。她去请教徐春华老师,学习了正宗的白局。并且通过她们不断的努力和创新,白局已经风生水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了。采访前,我们有幸旁听了乐老师所任教的南京十三中锁金分校的一堂由夏天老师教授的白局音乐课,学生们精彩的白局表演体现出十三中的白局学习已经颇有成效,乐老师正一步一步向她的梦想迈进。

9.png

由夏天老师教授的白局音乐课

10.png

05 李书涵同学

在线上看到这个染了头发的大男孩时,许多组员的第一印象是”好帅!”。确实,乍看到李书涵,很难将他与传统的白局表演人联系起来。但在随后的采访中我们发现,他竟然是所有受访者中相对比较传统的一位白局表演者。面对现在许多白局艺人在进行的创新,他表示并不全部赞同。于他个人,他希望在白局的内容上进行更多创新——现就读于苏州大学文学院的他有着用南京白局讲古典故事的愿望,讲《红楼梦》,讲《牡丹亭》。

此外,他还提到白局是一门有一定门槛的艺术,首先学生需要是南京本地人,其次他/她必须五音要全,最后他/她还得相貌端正。他试图打破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使更多年轻人对古典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当我们问到作为零零后学习白局会不会让他感觉有些和身边人格格不入时,他笑着和我们展示了他的歌单,上面除了白局不乏各种流行歌。

04
项目反思

通过这次经历,我们接触到了平常很难接触的白局——一种富有南京地方风土人情的曲艺,也体会到历史上南京云锦工人的劳动心酸。同时南京之行我们也领略到南京的美景美食,更感受到了南京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这次项目之旅中,我们也很高兴能遇见一些令我们记忆深刻、收获颇丰的人,比如身为葫芦传承人的一位老爷爷。通过偶然间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他身为老一辈的南京人,对白局的一些看法,比如他感受到了白局中南京方言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变化,但是不太能接受这些变化。又比如,90后白局传承人夏天老师告诉我们他很乐于看到白局的创新,以及他认为发展和创新是有紧密联系的。这两种对于白局发展不同的声音和态度促进了我们的思考,也隐隐约约慢慢引导我们发现了白局发展的道路。

11.png

对老一辈南京人的采访

此外,很感谢此次项目周活动,把我们本来应该是几条平行线的几个人聚在一起。这次的团队中,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方面和独特之处,在此行中大家各司其职——张青妍和姜雨濛负责采访以及联系各方,陈书菡和单欣然负责摄像和拍摄选景相关,王佳颐负责拍照记录,谭子言则负责经费的管理和视频剪辑。

我们在无数次的合作中,渐渐培养了团魂和归属感。而这种团魂使那六条平行线相交,让我们变成了形影不离的家人。通过我们六个人的齐心协力把本来希望渺茫的项目做出了起色,这让我们坚信未来无论遇见任何事,前方永远是光明的!

12.png

05
展望未来

“朱雀桥边乌衣巷,青砖小瓦马头墙”,一曲白局,从古唱到如今。项目周结束后,我们计划将我们学到的关于白局的知识做成系列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这一门幽默风趣、历史底蕴深厚却渐渐失传的曲艺。探索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白局如今的困境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

一是支持白局发展的资金匮乏——由于白局的历史原因,也由于缺乏编制、工资不稳定,白局演出者大多不是专职艺人,这在客观上阻碍了白局的发展;二是缺乏后继者。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尽管目前白局传承人们大多义务教学,学习者依然不多,能将白局演下去、传下去的更是寥寥。因此,要将白局传下去,既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获得社会的关注。

好在,事情似乎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新的非遗馆即将对公众开放,有许多中小学开始将白局列入校本课程,像我们这样的外地中学生也在关注推广着白局。除了制作纪录片,作为推广白局计划的一部分,我们还书写了呼吁保护白局的倡议书,并计划收集公众签名,使它在未来能有更大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到白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期待着未来能为白局做更多的事情,也期许这门古老的曲艺可以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苏ICP备16015809号-1
Copyright © 2016 UWC Changsh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常熟世联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