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UWC校园两次迎战冠状病毒
发布时间:2020-03-06战役重开 历史再现
2月3日,那是官方的新闻报道正式发布中国确诊新冠状病毒病例超过两万人的沉重日子。手握着年前预定的机票,我踏上东方航空的晚班机,从香港国际机场起航,一路向北,心里还温热着个把小时前离开九龙浪澄湾家人的时候,四岁小外孙女抱着外婆的大腿泪眼汪汪的场景,可真如一首歌中所唱的:“从来不知道离别需要这样的坚强,……”!
夜间十点,航班降落在夜幕沉沉中的虹桥机场。在返回常熟UWC的小车上,呼吸着窗外凛冽的新鲜空气,脑子里陡然闪过一幕幕彷如昨天发生的旧日情景,那是2003年任职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简称香港UWC)时,曾经难忘的日日夜夜……。
那一年同样是2月间,全面爆发的非典(SARS)同样来的叫人猝不及防。短短的几周中,香港染疾和死亡人数与日俱增,很快便沦陷成了全球非典病症的重灾区。人人紧盯着即时新闻,跟踪着疫情的及时更新:“今日,新增病例……,今日,最新死亡统计数字为……”。香港教育署宣布全港所有学校关闭停课,学生全部留在家中自学。香港UWC作为全港唯一一间汇聚着全球8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学预科学生的全住宿学校,校方迅速做出决定:让世界各地的学生家长们自行决定,可以要求校方送子女回家,或是决定让子女们留下,由学校代为照顾。校方承诺每天给全世界所有的学生家庭(长)发送电邮,报告香港的最新疫情;校内的安全情况;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情况 — 所有的学生全数选择留校,无一人离开。
地处在香港新界马鞍山区乌溪沙的香港UWC校园,独据一隅坐落在宁静海星湾畔的一个小山头上,绿荫掩隐,景色优美;环境空旷,远离闹市喧嚣。在非典病毒肆虐的香港,在群聚蜗居的稠密车流人海之外,自成一方空气极其流通的天然洁净之地。学校关上了大门,严禁师生随意外出,门卫室备足了口罩、消毒洗手液;后勤部门员工每天对校内各处进行严格的清理、消毒。依照校方的指引,全世界十几间UWC学院所特有的,按10:1师生比例建立的导师小组(Tutor Group)发挥出了极重要的作用。校内的250名学生和24位教师,每一位孩子都由自己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导师监护人(Tutor),细心周到地照看和监管着。
我当年住的是第一座宿舍楼(Block 1),监管着6个不同国籍的11位男女学生(Tutee),分住在两层的七间不同宿舍里。我每天数次敲门前去拜访,小心询问他(她)们的感觉,检查体温,叮嘱开窗通风、透气,检查寝室各处的清洁卫生。听到谁打一声喷嚏或是轻咳一声;看到谁神情不悦或是心情不好,心中顿时生出紧张和焦虑。Tutee就是自家孩子的感觉,从未如此强烈和尖锐,只因为深知我们守望相助,唇齿相依,正在共同穿越一场关乎生死的考验!
大门紧闭的香港UWC,每天早上7:45到下午2:00,所有的课程照常运转,一节不落,成了非典时期全港唯一一间正常开课运作的学校。2003这一场与死神的惨烈争夺战中,弹丸之地的香港,确诊病人1755例,死亡300人。香港UWC全校300名师生全员平安、健康,当年IBDP毕业班国际大考的成绩创出学校历史新高,令人至今说起依然津津乐道!当年结下生死之交的11个Tutee,而今身处世界各地,均已成家立业,我们虽无血缘,却亲如母子(女),我记着他们每个人的每一张面孔,每忆起可如数家珍,娓娓道出当时许许多多亲切感人的细节故事。

…… 在高速路朦胧的路灯光亮中,车子顺利通过常熟沙家浜路口检查站,飞快驶过空荡荡的状元堤,离学院宿舍楼的“家”已经很近很近了。我突然清醒地意识到,2003到2020年,从香港海星湾到常熟昆承湖,这长长的十七年的时光和1500公里的距离,我正在用两小时飞行和1.5小时的车程,完成个人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穿越!此番返回已任职五年的常熟UWC,将是我步入另一间UWC学院,去面对又一次另一场没有硝烟的、凶险的病毒之战!人生的际遇你永远无法预料,它就这样毫无预告地骤然而至。我发觉自己并没有太大的惊讶和不安,我安然处之。该来不该来它就是来了,当这场灾难降临时,我选择如期回归校园。想在此时给自己留下一张自画像,我想那画面里的人物一定像极90年代热播我很喜爱的美国科幻系列影片《异形》(ALIEN)里的女主角,面对步步逼近的恶魔,嘴里正恶狠狠地喊出:“Come on! Come on!(你来吧,来吧!)”
开启远程教学 接受时代洗礼
1.22-2.5日,原来是常熟UWC每年照例的春节长假,全校清场两周。假期刚开始,疫情接踵逼近,情况一天天告急恶化。学校董事会当机立断决定紧急联络四散在全国各地寄宿家庭和旅途中一百个国家的几百名学生,依从指引全部将他们安全送回各自的(国)家中。春节假后的学校,这里没有了照例的热闹和喧哗,没有了学校餐厅里传出的说笑声;没有年轻人踩着滑板飞快掠过身边带起的风,没有大草坪周边小径上三三两两嬉戏打闹的少年人,也没有了暮色降临时分学生宿舍窗口亮起来的暖暖灯光 …..。这里的安静和清冷在提醒我:这是十七年之后的常熟UWC校园,是2020年春天中国与新冠病毒开启一场恶战的非常时期。

依照规定,我开始14天自觉隔离,正赶上了学校着手准备全面启动2月10日正式开始的网上教学。每日走动在百多平米的居所之中,面对一尺见宽的电脑屏幕,手握一部苹果,自觉着这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入耳在心。于是想到中国先贤曾经说过:秀才不出门,自知天下事!那是对古时学富五车,博古通今读书人的一种最高赞誉,而今人们身居斗室而能连通四海、广知天下,应当庆幸赶上了人人享受4G、眼望5G的好时代,感恩无所不能的网络高科技带给了我们绝大便利。
我所在的中文部门是全校最大的一个学系,一共有15位同事,因为常熟UWC推行人人学中文的语言政策,中文系平日运作全校三个年级(DP1 / DP2 / FP预备班),七种IBDP中国语言和文学课程,同时还负责为预备班学生开设的三种中文母语和非母语课程。疫情的不期而至,使得春节回去探亲的老师们散落在天南地北四个不同省份五个不同城市,身陷在由深浅不一的颜色划分出来的疫情地图的不同区域里,关山阻隔,归期未知。平日里隔着一张办公桌、打开一扇门、走下几层台阶就能完成的沟通,而今都只能仰仗着万能的微信,秒杀遥距,纵身跃进同一时空,并肩站立于同一个平台。
2020冠状病毒之战全然不同于2003非典战役,教室设在虚拟的空间中。我也不再只是一位普通的中文课程老师,岗位角色的不同,倍感心中有压力,肩上有责任。网课形式全新,应该怎么准备?又该如何保障质量?启动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成了我们制胜的法宝。
UWC是全住宿学校,每位老师身兼数职,是课程教师、生活导师、活动领队和项目指导,日常生活非常忙碌。教学研讨虽则系里总有安排,但是依然苦于找不着更多完整的时间。而今困在家中,少了分心多了专心,有时间反身内望,难得遇上寻求互帮互学,打开分享交流大门的绝好时机。十几位八零,九零后的年轻老师,由聪明能干、身先士卒的系主任率领,投身网课操作技术的摸索掌握,课上听过之后,课下互换情报,捉摸研究反复演练。我作为IBDP中文教学界的老人,真可谓“老革命”遇上新问题,有幸为时代浪潮裹挟其中,乐意为年轻后辈倾尽所能。
中文系的大小微信群里各抒己见,火花四溅;议论风生,精彩纷呈,每每令人脑洞大开。中文母语教研室集体研讨了IB一年级《杜甫诗歌》教学单元;翻译作品《鼠疫》的教学设计;精研深耕了IB二年级正在推进中的两部长篇作品,古华的《芙蓉镇》和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苔丝》,外加应题限时论文写作的指导策略;讨论确定了FP预备班级诗歌作品鉴赏课的指导模式和课后作业的安排,挑选编辑拓展精读篇目……。 可以这么说,网课上每一单元内容的架构编排,每部作品的精讲细读,都经过老师们充分的互动碰撞,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备课启动以来短短三周,中文母语课的老师们,在为网课开辟设定的云盘上,已经各方汇总并上传了一大批的文本语料、参考文献、评论合集,提供老师们共享,转发学生们参阅使用。
还值得一说的是中文汉语教研室的几位美女辣妈老师,一周五个工作日,手握着周密编排出来的课表,日以继夜,一个不漏地追踪跟进着分散在全球十六、七个不同时差区域里初级汉语课程班(Mandarin Ab initio)的学生,特别是几十位毕业班的学生,认真指教辅导,一丝不敢懈怠(《这可能是你看过的最疯狂的课表》)。我们通过网络经纬,丝丝缕缕细细密密,编织起了从身在中国不同省份和城市十几位中文老师的手里抛出去那看不见、摸不着的一根根红线,串起了天南地北、环球百邦,最远直达两万多公里之外的阿根廷。
如果说2003年UWC的非典岁月,极大地考验了我做一个称职的学生监护人的爱心和耐心,让人真切体味何为“同呼吸、共命运”?那么2020年的新冠疫情一战,加倍凶险,复杂而艰险。它让我在内的许多人重新审视UWC教育理念中特别强调的核心词“联合”的深意。联合体现在激发和成就UWC的教育对象,在自己抱持的人生态度、追求的价值观,建立的人际关系,选择的行动模式等等方面均发生积极的改变,而种种践行以及对其成果的检验,往往强调发生在课室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
今日,作为一名工作在2020新冠疫情之战国际教学岗位上的UWC人,我第一次通过这种崭新的远程教学、远程学习(Distance Learning)的方式,深切领悟到浸透在学术课堂之中,联合之意的另一种鲜明可视和鲜活可感:从教学团队的重建、从师生关系的更新;从教学双方的契合、到这场跨越时空目标一致全球行动的形成和实现,网络世界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提升了对每一位教师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操守的高标准、严要求。推行了五十七年之久的UWC教育宗旨,而今因为这2020年的网络远程教学,具有了一份新赋予的沉甸甸的内涵。写到这里,不禁让我脱口吟诵出工作二十年之久的香港UWC学院,在1992年建校之初确立的校训,那是中国唐代诗人王勃的两句名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Friendships across the world make near neighbors of far horizons.)今日朗声读来,感觉异样不同。
美丽校园 静待尔归
2003年非典时期,我曾有多少个黑夜站立在卧室的窗前,听着近在咫尺的海星湾里,涨潮的细浪冲刷沙滩发出一阵阵“哗哗”声,心情沉重难以成眠,夜夜诚心祈祷,但愿香港的艰难时日能够及早过去……!而今身在昆承湖畔的校园里,眼见过早春二月艳红、雪白和鹅黄的三色梅花静悄悄绽放,又见落英缤纷飘满地。那日站在楼侧的梅花树下,心里涌上这样四句诗:“园中三色梅,凌寒独自开。不经冷彻骨,哪得扑鼻香?”我惊觉2020初春战役中的自己,满怀着勇气,信心和力量。校园路旁的海棠,体育馆后侧的日本早樱,湖畔拱桥边成排的垂柳,都开始嫩红嫩绿地打苞冒尖了,春天的喧闹声已经“哗啦啦”清晰可闻。美丽校园,静待尔归,那一天不会久远的!
- 李老师
2020年3月写于昆承湖畔校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