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你看过的最疯狂的课表
发布时间:2020-03-19初来乍到,业务也不熟练,状况百出。花式直播设备从衣架、自拍杆到电扇底座;网上吐槽风起云涌,被网速悲剧的全程尬聊,马拉松在线答疑不停歇,生活秀360度无死角直播…只用了短短一周,老师们就轻描淡写(lian gun dai pa)地总结出了一部“主播催红”血泪史。
然而,就在大部分老师还在为网络卡顿、学生管理难困扰的时候,有些“新主播”面临的挑战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上一堂网课,到底有多难啊?下面就来揭晓答案。不过,在此之前,请你先猜猜,下面这个有27个国家和15个时区的表格是做什么用的?
它既不属于旅行社,也不属于五星酒店?它只是常熟UWC某中文老师网课的课程表,用来标注学生分布的时区图!
面对这张极其复杂的直播课表,可爱的韩璐老师还不忘调侃:“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到,此刻地理与数学知识对一个中文老师的考验了吧!”
但挑战不仅如此,面对分布在世界一百个国家的学生,在世界不同的时区,常熟UWC的老师们每周都有几天要上“夜班”。韩老师说:“虽然‘夜班’是常态,但‘夜班’却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小班授课和‘一对一’辅导成了‘夜班’的补充,‘见缝插针’地约学生教汉语也成为当下最有效的办法。”
为了保证在线教学效果,这波网课老师的劳模程度,堪比全年无休李佳琦。然而,还是有时候会被“科技现实”打败。
情人节的礼物——韩璐,初级汉语教研室负责老师、IB预备班文学课程教师
在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这一天,早上八点韩老师约好一个在委内瑞拉的学生做“一对一”的口语练习,但却意外地收到了他情人节送给韩老师的“礼物”。一开电脑就收到了他两小时前发的邮件,大意就是“家里会断电九小时,不能赴老师的网上之约,对不起。”
像这样的事件,在这一周内一共发生了三次,学生分布在五湖四海,各国电力系统,网络系统都不一样,再加上令人抓狂的时差导致的对时间的误解,使得老师们的每次见面都是“千年等一回”的感觉。
两周的课上下来,韩老师真心累,除了技术性抓狂外,还因为没有开视频,只开了音频,虽然保障了网课的流畅度,但看不到学生们脸上的表情,只能猜测、摸索,再一遍遍跟学生确认“你明白了吗?”。韩老师说:“我现在十分确定他们一定明白了‘明白’的意思。”
尽管困难重重,但学生们的热情也让人感动,特别是DP1的学生,他们在脱离中文语境的情况下依旧在努力地学习、使用汉语,并积极与老师交流,每一次看到学生们诚意满满的作业,和他们发自心底对学校,对老师,对中国的想念与鼓励,老师们总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宝宝跟爸爸睡觉吧,妈妈去上课了!”每周二和周五的晚上九点十五分,韩璐老师都会跟七岁的女儿说这句话,然后再默默一个人躲到小房间开始艰难的“全球网课”。
从萨尔瓦多洒进来的一缕阳光——冯婷婷,初级汉语课程教师、CAS知行活动副总监
冯婷婷老师这个学年教两个毕业班的学生中文课。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的第一反应是:除了保证正常的课时以外,要怎么保证学生保持汉语学习的良好动机呢?
过去在学校的外国学生所拥有的“语言资源”:说汉语的老师、同学和朋友,餐厅阿姨,甚至是放学爱逛的小吃摊、小超市,这些可以随时随地给到他们中文刺激的外部环境,现在因疫情全都不存在了,而学年考核临近!为了保证学生每周能有固定的时间“开口说话”,冯老师决定以两周为一个周期,和她的每个学生一对一连线30分钟:一是就我们最近围绕新型冠状病毒展开的健康单元做及时的巩固训练,二是就两年来初级汉语课学习的内容按主题进行梳理,一问一答,为口语评估做准备。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张与韩老师的学生时区分布一样疯狂的表格!
两个毕业班的学生人数加起来,占毕业班选读初级汉语课学生总数的近1/2。同时,还分布在26个国家,横跨16 个时区,所以当训练计划实施的时候,才发现没那么容易。先是根据大家的时差、课表,提前一周安排好了和每个学生隔空连线的时间,然后发出所有的线上会议邀请。
“这广撒网下去,能有多少学生按时按点接起视频呢?”答案终于在上周日晚十一点揭晓,也就是和最后一位学生连线完之后。冯老师看见远在中美洲的萨尔瓦多的学生穿着短袖、略微晒黑的脸庞照耀着清晨的阳光。为了今早八点能准时连线,这个同学特意让妈妈早上七点叫醒他。没想到妈妈六点叫他起床,硬要他提前一小时做准备。
在更多的一对一教学中,冯老师和学生们聊家人、近况、也聊疫情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这段特殊的经历给他们带来的对中国的新的认识。
疫情之下开展网络教学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是这经住了时间、空间考验的连线环节:百分百的连线成功率,实在是远程教学的意外之喜。冯老师说,“感谢和UWC 学子结下的这份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师生关系,让我在昆承湖畔的校园一角,强烈地感受到我和世界的紧密联系。”
粉丝们安好,主播们就是晴天——陆雨,初级汉语课程教师、TOK课程教师
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病毒打乱了常熟UWC正常教学秩序,陆雨老师却把自己“全球主播”的事业搞得红红火火。不仅没有面对“独角戏”的尬聊,还被美洲学生加了戏码,工作量翻番。如今,经历两周考验的陆老师的网课业务那已经是相当纯熟,面对全球听众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这些都是因为她在开课之前,用了“一招”——给学生们写了一封信,把未来在线学习的注意事项全都碎碎念了一遍。比如保持沟通、及时回复消息,以及下载相关学习软件,并要求学生们通过Teams主动给发起一个会议请求,以此了解更多中文课程远程学习的信息。
这封邮件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网课信息,更让陆老师摸清了自己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学生,什么时间比较方便单独沟通、会不会使用Teams、家中的网络状况如何,这些网课必备的摸底调查。
事实证明,这一小小的举措非常有效。陆老师一直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大到与DP2学生单独模拟口语考试,小到回复“老师,你会不会record明天的课”。
陆老师对“主播”事业非常有信心。这些可爱的学生们学习汉语的热情,他们的自律和勤奋,也让她看到了疫情阴霾之下的丝丝亮光。陆老师为她的学生中文所取得的进步感到开心。“只要粉丝们安好,主播们这里就是晴天。”
技术“宅家”养成记—— 季露璐,初级汉语课程教师、IB语言文学课程教师、IB一年级年段长
说实话,作为一枚线下教学经验丰富的80后,季露璐(Lulu)老师对于现代科技一直热情不高。如果要做关于 “远程教学是否最终取代学校教学”的辩论,Lulu老师会毫不犹豫地站到反方侃侃而谈。但是,2020疫情封闭了一切,老师必须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业帮助。于是Lulu老师从懵起步,开启了她技术宅之路。
宅师1号武器“微信接龙”。UWC的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地,快速找到大多数人适合的上课时间就成了大问题。Lulu老师的杀手锏是“微信接龙”,在5个小时内,全球各地的学生接龙确认,上课时间很快确定。保证了网课顺利启动,第一个星期学生出勤率80%以上。
宅师2号武器是Teams授课。Teams是学校规定的网课平台,作为网课新手的Lulu老师每天都在摸索如何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在新型的课堂上,接触网课多的同学们成了老师,不仅倾囊相授操作技巧,还反馈体验,和老师共同提高网课效率。网课开始的第二周Lulu老师尝试录播,常会有学生进来旁听,现在已经发展成了“直接蹭课”。
宅师3号武器是网上资源。你碰到过一直向你要作业的学生吗?Lulu老师正在被学生花式追作业。“有没有更多的中文阅读作业?”“flipgrid上可不可以有更多的口语练习的机会?”“quizlet更新了吗?” UWC的学生求知若渴,Lulu老师也动力十足,每天蹲在电脑前为学生搜刮各种网络学习资料。
在磕磕绊绊走了半个多月之后,Lulu老师感觉自己的技术业务能力飞速提升。但心里挂记自己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孩子,期待这场疫情早日结束。
孩子们很享受网络学习——李丹,初级汉语课程教师、TOK课程教师、IB预备班年段长
李丹老师今年带的DP1班级一共有七个孩子,分别来自新西兰、荷兰、挪威、波兰、尼日利亚、孟加拉和牙买加。网课开课以来,孩子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理解和配合,和李老师一起积极应对实战中的各种困难,见招拆招。DP1的学生因为少了口语考试和升学的压力,这群孩子显然很“享受“网络授课带给他们的灵活和自由。
在微信群里提交语音或视频作业,同学间互评加老师点评就是个新的尝试。每次网课后,李老师都要求学生们录一段和所学主题相关的音频或者视频发到群里,孩子们于是就开始叽叽喳喳地互相“挑刺儿"了。之后李老师再做点评,分享示范语音。群里总是嘻嘻哈哈,充满着欢乐!李老师说,以前这个微信群很严肃,只用来发通知,现在已然变成了寓教于乐的互动平台,让群作业变成了最有趣的一件事,这也是个意外的收获。
“困境中一定不要低估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这是李老师这段时间以来最大的感受。以前她特别担心网授二语课程的效果,因为汉语手把手地教都非常难!最近她却发现原来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会用各种学习软件和平台,很多时候我得拜他们为师;他们善于提问,勤于思考,能创造性地组词造句,虽然有时候新奇的想法让你哭笑不得。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热情丝毫不受时空的限制。我班里有个小姑娘甚至熬夜等着上网课,因为她说中文课是她唯一不想错过直播的课程…”提到这些李老师倍感幸福。

这次不得已的隔离让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成为了可能,也算是对李老师的一点儿慰藉。
疫情突然的降临,改变了我们2020年原有的生活轨迹。全民成厨师,家长变助教,老师变主播,但是一切都没有阻挡我们快速适应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常熟UWC可爱的老师们和同学们,虽然散落在世界各地,但都乐观积极地面对困难,用心教书,努力学习。
相信困难是暂时的,也相信困难是最好的挑战。我们相信,每一次挑战,都终将带来改变。勇于接受挑战,迎接时代之下的变革,成为有担当的未来创变者。
There is more in you than you think.
你比你自己想象的更强大。
——Kurt Hahn
UWC创始人、德国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