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寄宿家庭到成为家人——我们的跨文化之旅
发布时间:2025-01-1412月21日至1月5日,常熟UWC的70名国际学生踏上了前往苏州、上海、杭州、珠海、厦门、武汉、成都、北京等22个城市的寄宿之旅,他们受到了寄宿家庭热情周到的接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这个假期,他们不仅深入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更与寄宿家庭结下了跨越国界的深厚友谊。我们一起听听来自苏丹的Mohamed和波黑的Mila的寄宿故事。
Mohamed Muaz Bashir Omer
DP1学生,来自苏丹
两周的时间,足以让陌生人之间结下深厚的情谊,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个假期,我就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在上海的寄宿家庭生活中,我收获了无比宝贵的经历,也对中国及其丰富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的寄宿家庭有三位成员:Daisy(“妈妈”)、Allen(“爸爸”)和他们六岁的儿子Aidon。起初,我的心情有点复杂,担心语言障碍会影响我们的交流,还以为这家人可能会比较拘谨,毕竟我觉得自己可能是第一个住在他们家里的外国人。
然而,从我到达的那一刻起,他们热情的欢迎就消除了我所有的担忧。他们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让我们的沟通变得顺畅,但我下定决心要尽可能多地练习中文。在我寄宿的两周时间里,他们一家人正好在休假,这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来增进感情。
为了准备这次寄宿,我想遵循阿拉伯文化的一个习俗:客人需要准备礼物,不能空手而来。在苏丹,拜访主人时会带糖果、蛋糕或苏打饮料作为礼物。我向我的中国朋友Owen请教:“我在考虑买糖果作为礼物送给寄宿家庭,你认为怎么样?”后半句我用中文问他,想借此机会练练我在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他立刻回答道:“不,别买糖果,中国人更喜欢健康的东西,你想想别的吧。”
这算是我上的第一堂文化课,让我了解到中国人对健康生活的注重。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买一袋新鲜的橙子。寄宿家庭对我的贴心举动表示赞赏,说没想到一个高中生会这么有心。对我来说,这只是阿拉伯人热情好客的一种简单体现。
我们的第一项活动是去买菜,寄宿家庭想确保准备的饭菜能合我的口味。他们还特地带我去了一家清真餐厅,那里的食物都符合伊斯兰的饮食规范。菜肴的香气让我仿佛置身于苏丹的家庭聚会中,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
晚餐时,在“爸爸”的耐心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使用筷子,还学会了“羔羊肉”、“番茄蛋汤”这些菜肴的中文名称。通过我们的交谈,我发现了中国南北方文化之间一些有趣的差异,比如北方人爱吃面条,而南方人则更喜欢吃米饭。
我们还一起游览了上海的标志性景点,包括外滩、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大剧院。在黄浦江上观看新年庆祝活动更是一个难忘的时刻。1月1日,我与他们一起庆祝苏丹独立日,分享了我的文化。我穿上了传统的白色Jalabiya,这是一种飘逸的长袍,象征着苏丹的文化传统。
“妈妈”对我的服装赞不绝口,立刻拿出手机和我合影,想记录下这一刻。我很高兴能与他们分享1956年苏丹独立背后的故事,以及苏丹的多元文化。我向他们介绍了尼罗河、金字塔(是的,苏丹的金字塔比埃及还多!)以及我们国家的许多奇迹。
每天,我都会和Aidon一起玩游戏,没多久,我就感觉自己好像多了一个弟弟。他的社交能力超强,而且真诚善良。我们每天都要玩好几次Jenga(叠叠乐积木游戏),因为他喜欢听积木倒塌的声音,这总会引来“妈妈”的围观。他的笑声和无限的热情极具感染力,让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变得简单而快乐。
这两周的时间彻底改变了我对中国的看法,从最初的惊奇到后来的惊叹不已。来中国之前,我对中国文化有一种理想化的想象,觉得那些古建筑和地标非常迷人,但并没有完全理解自己即将体验到的文化的深度。
起初,我对中国人有一些刻板印象,主要是觉得他们往往比较保守,尤其是对外国人。然而,在寄宿期间,我发现事实完全相反。我遇到的中国人不仅热情、开放,而且非常亲切。我很快意识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不仅体现在那些古建筑上,更蕴含在人们与我交流、分享他们生活的方式之中。这种理解上的转变让我的经历从单纯的惊奇变成了更深刻、更有意义的体验。
到我离开的时候,我已经不再把他们当作“寄宿家庭”来看待,他们就是我的家人。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化交流的美好,也让我意识到,我们之间存在着跨越文化的纽带,将所有人紧紧相连。
Mila Ubiparipovic
DP1学生,来自波黑
这个假期,我有幸受到来自苏州的寄宿家庭的招待。他们的热情好客让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并通过各种方式让我更加亲近中国文化。我有机会在这座城市中探索,品尝了各式各样的中国美食和小吃,甚至还体验了漆扇制作。
在寄宿的前几天,我与家庭的“妈妈”Damini独处了一段时间。她带我外出用餐,我也帮她一起采购生活用品。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对我来说却是锻炼中文听说能力的宝贵机会。尽管我的中文水平一般,但我们还是能进行一些日常的闲聊。
当她的女儿Amanda回家后,我们更是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时光。Amanda带我参观了她的家,还提议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我们第一次外出时,去了市中心的一家大型商场,玩了激光枪战游戏。作为游戏中的队友,这种既创意又好玩的活动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之后,我们还一起吃了美味的火锅,并参加了制作纸星星和漆扇等创意活动。我们在一个装满水的桶里搅动颜料,然后用扇子蘸取色彩,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漆扇设计。我还把一些扇子带回了学校,作为这段回忆的实物纪念。
我们制作的漆扇
当然,我们并不是一直都在参与活动或创作,我们也像其他家庭一样,找到了有意义的相处方式。比如,我们一起做饭,他们教我如何包饺子,而我则向他们介绍了波黑的一道经典鸡汤。这种鸡汤是袋装的,通常在寒冷的冬天烹饪来取暖,因为我们的冬天很冷也经常下雪。我们在交谈中享用了一顿健康的跨文化大餐,这是我在这个家庭中最喜欢的时刻之一。
晚饭后,我们会散步很长时间,回顾一天的经历。在散步的过程中,我们分享个人的经历,讨论文化差异,既放松了心情,又增长了见识。我们谈到了在我的国家,人们从事的各种职业,如扫雷员、机械维修和建筑领域的各种工作,而在中国,更受尊敬的工作是医生、律师等。
我们还探讨了对孩子们的不同期望。在波黑,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兼顾学业。而在这里,他们的女儿Amanda则被鼓励更多地专注于学业。此外,我们还比较了两国青少年在娱乐方式上的差异。在中国,青少年们喜欢跳舞、去KTV唱歌或外出就餐等活动,而在我的国家,纸牌游戏之夜、打台球以及悠闲地喝咖啡聊天更受欢迎。
总的来说,这段寄宿生活非常美好。在短短两周的时间里,我看到了许多新事物,做了许多新尝试,经历了许多新体验。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有限,但我相信我们是以最美好、最有意义的方式度过了这段时光。这两周的时间过得比我想象的要快得多,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不会做任何改变,只会更加珍惜每一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