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会报名 VR探校 招生信息 在线申请 预约访校 Close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学校内网
支持我们 校历 预约访校
青年领导力
若无理解,焉得和平?若不相识,何谈理解?
莱斯特·皮尔逊

加拿大前总理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太平洋皮尔逊世界联合学院创校支持者

UWC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胸怀整个世界。它独一无二,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

纳尔逊·曼德拉

UWC名誉主席

已故南非前总统

我们已经实现了我们的梦想,就是为你们创造一个梦想中的学校。请走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他人的梦想!

赵宾

中国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国家理事会理事及常熟世界联合学院董事会董事

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 93 - 95

对理想和对有意义人生的追求是UWC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并且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颐

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共同创办人及董事会副主席

哈佛上海中心执行董事

加拿大皮尔逊UWC 89-91届毕业生

世界联合学院是1963年在日内瓦创立国际文凭组织的国际学校联合会的十所学校之一。… 今天,全世界超过4000所学校开设了IB课程,IB已成为进入优秀大学的金钥匙。
约翰 · 丹尼尔爵士
世界联合学院国际董事会及理事会主席
世界需要卓越的领导者来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挑战、矛盾及冲突。他们需要运筹帷幄,充分挖掘新的机遇。我们对UWC学生的潜力以及实干的精神充满信心--因此决定加大对UWC的支持。

谢尔比·戴维斯

UWC国际赞助人

谢尔比·戴维斯奖学金计划共同创办人

在国际环境中突显民族情怀 ,在中国沃土上栽培世界之林。

李萍

副校长

中国文化项目总监及虞山书院院长(中国项目中心)

致盛夏的岁月

发布时间:2021-11-05

1.png

UWC教育致力于培养有梦想的实干家,通过体验式学习和鼓励学生知行合一,UWC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用行动践行UWC的价值观,发挥了青年影响力。这种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服务的热情和行动力将长久伴随着他们,成为一生的追求。“青年影响力”系列将报道UWC的青年人如何在成为有梦想的实干家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的脚步。

马海给做(图:左二)是常熟UWC的DP2学生,他来自大凉山的一个彝族村落,因为蒲公英夏令营与UWC结缘,并成为了一名UWC学生。如今他从蒲公英夏令营的营员变为志愿者,回馈曾经帮助过他的公益机构和热心人士,并带着UWC的小伙伴们一起用行动发挥青年人的影响力,为推动教育平等贡献一份力量。

2.png

今年七月,在丽江晚风的柔抚中,我和三位UWC同学阿皮史格(DP1)、李瞻如(DP1)和2021届毕业生王若瑜作为志愿者一起开启了在玉龙田家炳民族中学为期十天的夏令营之旅 ——“相约玉龙,为爱支教”2021蒲公英第六届多元文化公益夏令营。

对于阿皮史格和我来说,蒲公英夏令营这个词已然变成了我们的暑假,连续参加了几年的夏令营,从营员到半营员半志愿者,再到志愿者,每一次都在感动与感恩间成长。

在蒲公英夏令营对山区学生完全免费的帮助下,今年我们也带了凉山的小朋友们参加夏令营。多元是对这个盛夏很好的表述,有纳西族、彝族、白族以及汉族的同学,有来自山里的同学,也有来自山外大城市的同学。我们不仅遇见了来自各地的小伙伴们,也有幸接触了许多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有从事金融、科技的“大亨”,有拥有歌唱家嗓音的声乐老师,有热心公益的家长,还有许多幕后忙前忙后、辛苦的工作者。

3.png

夏令营合照

作为志愿者,我们担任了不同的工作,王若瑜负责报道宣传夏令营相关的文案工作。阿皮史格、李瞻如和我承担了上课、组织活动的任务。记得为了准备一场晚会,我们和幕后志愿者老师们一起工作到凌晨,主持词一遍又一遍的改动,晚会前一遍又一遍的排练,晚会进行时随机的调整和道具搬移,这些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幕后工作者们的不易。

01“山里山外”的遇见

说到蒲公英夏令营,我翻了翻记忆的碎库,梦幻而清楚地拼接出了两个字:教育。正是我们都没有对年龄段、地域、性别等的限制和偏见,才让多元化的空间能真正地实现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能够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共处于同一个校园、出现在同一个餐厅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富有影响的教育。

我们在夏令营有很多的课程和活动,包括:英语支教、斑斓课堂(包括画画、乐器、手工、辩论、朗诵、棒球、飞盘、武术等等),同时也包括很经典的农户访问和“山里山外”栏目。这四大板块中,前两大课程让我们在技能上互补长短,山里的孩子们从山外的孩子们那里获得了很多的技能,我拿不出手的朗诵也被来自北京的小郑老师拔高不少。

还清楚地记得,上完一节尤克里里后,妹妹跑到我面前说:“木三,我会弹《茉莉花》了!嘿嘿。”脸上充满了喜悦,感觉那高兴劲儿都能让她瞬间长高十厘米。同时,还带着些许炫耀的成分。这是众多山里孩子们的一个缩影,每次他们接触到这样的课程时,我感觉遗憾但又替他们感到幸运,遗憾的是这样的文化接触在他们的生命里迟到了那么十几年;幸运的是他们在不早不晚的最美青春遇见了它们。

他们第一次走出乡村,第一次和城市里的同龄人生活,第一次和不同民族的朋友一起交流,第一次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事物,蒲公英夏令营给山里的孩子太多第一次的体验……在夏令营里,他们从朋友那里了解到电视机里的外国人、接触到橄榄球、高尔夫……当然,对大城市里来的孩子来说,他们体验了当支教老师,了解了不同的文化,面对面了解了资源对教育意味着什么,在付出中收获支教的经验和技能,在爱心的驱使下收获责任与成长。

4.png

与孩子们搭积木

李瞻如回忆起夏令营期间一堂难忘的音乐课。在第一节课上,由于他自己的疏忽,把本应该有趣的音乐课上成了一个专业理论知识课,“劝退”了大部分学生,导致在第二次课时班里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人…对于小老师而言,所要面对的挑战可是非常大的。不仅要对知识或技巧有充分的把握,还要能把控好支教的节奏以及课程的吸引度。很多时候可能会有很多东西想传达给他人,但往往过度的灌输和不正确的表达方式会适得其反,到头来只会让对方一头雾水。

夏令营也改变了李瞻如对山区孩子们的刻板印象,学生们对学习的投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语课上,有好几位同学都自信地朗读了课文,在不懂的地方直接大胆地抛出问题;导师课上,他们也勇于说出自己的脑洞,提出非常新奇的观点;开营与结营晚会时,许多伙伴也在朋友表演完后奔上台送“鲜花”致谢,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热忱、真挚、自信,充满活力。

5.png

 带孩子们朗读课文

蒲公英夏令营的各种课堂,许许多多的机会,让我们,让所有参与者们收获成长,变成更好的自己。比起有限的知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才是蒲公英想要“支教”的,蒲公英夏令营也实现了这份期待。从我自己的收获,再看看孩子们滔滔不绝的感悟,他们收获的自信,他们珍藏的友谊。付出即是收获,蒲公英夏令营真正的做到了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正如我的小伙伴所说的:“看似沉甸甸的责任却让我有了许多自身的成长。”

02 走进彼此

如果说夏令营的课程让所有参与者们相互成长,那么夏令营的两大类活动则是对于彼此的升华,可能说深华更为精确。

在今年的农户访问,我们走进云深不知处,来到一个叫南溪村的地方,满目盛开的土豆花和绵绵缭绕的云雾点缀着这里的梦幻。

来到南溪路华希望小学的时候,听说这里每个班就是十几个同学,整个学校也不过几十人的时候,其实我倒是一点也不惊讶,因为我小学毕业时我们整个六年级的同学也就28个。我们带了很多的玩具、文具、包包帽子等礼物给他们,跟他们一起聊天、拼乐高。当我走进孩子们宿舍找他们玩的时候,他们腼腆、羞涩、纯真的眼神让我瞬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6.png

南溪路华希望小学

曾经我以同样的眼神憧憬来自山外人们的生活,此时我在异乡为异客,被当作山外人,被同样的眼神观望。一时间,猝不及防泪泉涌了上来,只得抬头往上瞟了瞟,故作镇定地感受着这身份的变化。但是凭心而论,我是不接受这样的身份转变的,因为我是带着泥土而来的,变了的只是我敢把我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了。而来自山外大城市的青少年志愿者们在感受到山里山外这看得见的硬件差距后,有人难受,有人同情,有人反思自己应该更加珍惜自己良好的条件······

除此之外,我还很感叹于这里的村民过得很精致,门口的柴火像是得了强迫症一样堆得整齐,土墙和石墙也是格外的和谐,屋顶的图案像是有意无意间雕琢上去的,我们还在那里推理了半天这有意无意的精致,阁楼上七旬已过的纳西族老奶奶倒真是像极了剪影特写那般腼腆慈祥。一同来夏令营的阿皮史格,同样是山村里出来的,也是感受颇多,也做了些许反思,同样的材料、同样的设计,原来我们的生活是粗糙了些。

7.png

夏令营营员与当地村民一起

以前,总觉得父亲做事过于精雕细琢、磨磨蹭蹭,此时我倒是理解了父亲为何如此痴迷于追求精致,原来这般迷人。话说回来,这倒是应了那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原来万卷书只是理论,万里路才是实践,才是那更重要的一环。

和农户访问一样,“山里山外”栏目也是很好的相互影响的机会,大家围绕着某一个确定的主题,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的那次关于“我的回家路和上学路”的栏目。有人坐着车上学,有人骑着马上学;有人走着平坦的水泥路上学,有人走着泥泞的山路上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学习,而且他们都被彼此感动。

8.png

“山里山外”栏目

“这是一场眼泪夹杂着汗水,紧张夹杂着兴奋,凌乱夹杂着丰富的舞台剧”,在这场剧中,每个人都是充满故事的,细细聆听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如此的令人鼓舞。在无意间收获友谊,收获自信,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受夏令营启发,我曾自发在村子里面做的一些类似的“支教",把村子里的孩子们集中起来,给他们讲一些比较基础的英语,带他们画画,进行阅读分享,让他们互相辩论。想借此让他们感受和从中学到一点东西,哪怕是一点点的启发。

9.png

回到村子里带孩子们阅读

我自己从小就是在山里长大的,所以我知道有些有意无意的启发是多么的重要。我对于北上广的印象也是六年级下册的一位支教老师给的,他说:“北上广很大,那里的房子很高,高到帽子掉了才能望到屋顶。” 开学以后有个小女孩给我打电话说她因为我教了她英语,所以她进初一的时候基础比同班同学高了不少,也考了不错地方分数。我深受感动,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感动,让我在“支教”的路上不断前行。

遗憾我这贫瘠的文采和表达未能将饱满的收获一一分享,短短一篇文章讲述太多温暖和有意义的事情也有些苛刻。但,我希望当您看到我的分享,未来的某一天也能来支持像蒲公英这样的夏令营,亲身感受青春似火、有爱助力启航的梦想、听听山里山外的故事……

苏ICP备16015809号-1
Copyright © 2016 UWC Changsh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常熟世联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