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会报名 VR探校 招生信息 在线申请 预约访校 Close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学校内网
支持我们 校历 预约访校
新闻和活动
若无理解,焉得和平?若不相识,何谈理解?
莱斯特·皮尔逊

加拿大前总理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太平洋皮尔逊世界联合学院创校支持者

UWC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胸怀整个世界。它独一无二,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

纳尔逊·曼德拉

UWC名誉主席

已故南非前总统

我们已经实现了我们的梦想,就是为你们创造一个梦想中的学校。请走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他人的梦想!

赵宾

中国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国家理事会理事及常熟世界联合学院董事会董事

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 93 - 95

对理想和对有意义人生的追求是UWC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并且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颐

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共同创办人及董事会副主席

哈佛上海中心执行董事

加拿大皮尔逊UWC 89-91届毕业生

世界联合学院是1963年在日内瓦创立国际文凭组织的国际学校联合会的十所学校之一。… 今天,全世界超过4000所学校开设了IB课程,IB已成为进入优秀大学的金钥匙。
约翰 · 丹尼尔爵士
世界联合学院国际董事会及理事会主席
世界需要卓越的领导者来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挑战、矛盾及冲突。他们需要运筹帷幄,充分挖掘新的机遇。我们对UWC学生的潜力以及实干的精神充满信心--因此决定加大对UWC的支持。

谢尔比·戴维斯

UWC国际赞助人

谢尔比·戴维斯奖学金计划共同创办人

在国际环境中突显民族情怀 ,在中国沃土上栽培世界之林。

李萍

副校长

中国文化项目总监及虞山书院院长(中国项目中心)

我取昆承湖一滴水 | 项目周

发布时间:2021-07-16

1.png

5月31日到6月5日,常熟UWC师生前往江苏各地,投入自己策划、设计、联系和安排的公益、社会调查或实践、中国文化探索等项目中,希望走出校园,通过社会实践和体验,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践行UWC的价值观。这也是UWC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徐千里和其他七位同学在常熟当地开展项目,对昆承湖水进行采样,做水质检测,了解周边生态环境,践行了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01

检测昆承湖水质实验

我要讲述的故事,这一段和昆承湖的缘分,开始于今年一月。

那时是我们项目周的萌芽期,同学们一共有九大主题可以选择。我作为一个对于环境和自然抱有热情的人,自然选择了生态和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经过与同组成员和老师的激烈讨论,我们敲定了自己项目周的行程和预期目标。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对昆承湖水进行一次采样和水质检测,关注学校周边生态,践行UWC环保理念。

活动开始前,我们便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们在电脑地图编辑软件ArcGis上找到了昆承湖的卫星图。之后大家以学校为起点,在软件自带的测距功能帮助下标注每一个采样点的位置。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总共确定了22个点,并且将这22个点分为两条路线。路线1从校门出发向,沿昆承湖西路前进,途中经过红观音堂和状元堤;路线2先沿着西路前进,经过昆承湖闸后转入东路,经过茅柴段。两条路线在湖南部汇合。

在项目周的前一周末,为了方便后续活动,我和另外几个同学在老师的陪同下寻找采样点。根据地图指示,每个点之间相距一千米。我们骑着车,在运动软件Keep的帮助下测算距离,每一千米就插一个标志。但可惜的是小队踩点的速度慢于先前预期,这一周末我们只确定了三分之二点的实际位置。

2.png

昆承湖卫星图及采样点

3.png

昆承湖采样并标记

项目周的第一天,所有成员分成两组按照预定路线进行水样收集。我们使用了采水样器,一个圆筒状底部带有活动盖板的有机玻璃装置。负责采集的同学将采水样器系上绳子投入水中,这样湖水便会顶起活动盖板进入容器内,当取水样器完全沉入水中时我们拉起绳子,把满容器的水样分装到塑料瓶中并标号。半天后我们采集到了全部选定点的水样,样本总量为60,同时大家还在采样过程中记录了湖水的流速。

4.png

水样

剩下的时间里,实验室便是我们活动的主阵地,我们在导师的指导下测量了昆承湖水的pH、溶解氧含量、总硬度、电导率、总磷含量和余氯。各种检测传感器在实验中大显身手。在测量pH、电导率等指标时,组员们先将部分样本转移到烧杯中,之后放入传感器的探头,把传感器接入电脑,这样数值便直接出现在电脑屏幕上了。

检测总磷和余氯的方法略复杂,我们使用了检测盒与光谱仪来进行检测。在每个点的样本中,我们取25毫升水,和检测盒中的活化液混合静置5分钟,再装入光谱仪测量样本中磷或氯对于特定光谱的吸收。到此完整的检测过程并没有结束,光谱的吸收量还要通过进一步公式转换才能变成样本中磷和氯的含量。

实验中我们虽然有仪器的加持,但可惜样本数量庞大,完成检测就花费了整个组近两天的时间。之后大家整理分析数据,确定了几个数据异常点重新进行采样和检测。与此同时,我们还前往常熟南湖湿地公园参观,了解专业实验室的运作和公园中智能化的监测系统。

5.png

昆承湖和南湖的总磷含量

6.png

昆承湖和南湖的余氯含量

项目周期间,我们不仅从物理化学层面对昆承湖进行分析,还从生物学层面入手观察,比如污泥镜检。污泥镜检是一种通过观察水体微生物来判定水质优劣的方法,因为不同的水质中,存在的微生物不同。我们把一滴湖水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同时将我们观察到的微生物和互联网图库进行比较以确定物种种类。完整一套流程结束时我们虽然观察到了十几种小生命,并没有任何一种可以指示水质的优劣。这一结果可能与我们在实验中的操作误差有关。

纵观整个实验结果,昆承湖水溶解氧含量达到一类水标准,pH、总硬度达到三类水标准,氯化物含量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标准限值》,但是总磷含量超标。由此可见昆承湖水质相对优质。同时南湖的实验室人员也告知我们昆承湖水近年都处于三类水的标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02

挑战与收获

对于本次项目周的感受,大家不得不承认这个活动非常耗费体力和时间。采样部分,第一天我们因为携带了两支1.5米长的水流速仪而选择了租车,之后的几次采样都靠蹬自行车完成。我们自己都调侃这个项目周不应该以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命名,而应该改名为生态和户外运动。

实验部分大家也都弯着腰拿着传感器测量参数,一周之后也是腰酸背痛。做污泥镜检的时候,基本上整个下午就佝偻在显微镜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目镜中的成像。观察到最后大家都头晕眼花,感觉天旋地转。整个项目周的五天时间里,我们每天从早上九点钟开始,直到晚上九点钟结束实验室里的分析检测,工作时间比我们正常上课还长了接近六个小时。

不过这一周中,除了感到劳累之外,我们所感受到的更多是内心的充实和激动。在平常课堂中,更多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能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其实并不多,而在这一周时间里,我们几乎每天都能进实验室,每个人也都有机会进行操作,因此我们的实验技巧大有长进。大家学习如何将传感器接入电脑并记录数据,同时亲自操作溶解氧、pH传感器等测量水体的各种参数。

7.png

生物老师Rajarshi, 指导同学做污泥镜检

这一过程中,我们项目组的同学们学会了如何用化学试剂盒光谱仪检测水中余氯和总磷的含量。大家在老师和实验员的指导下下载使用光谱仪需要的专用软件,同时学到了如何测量溶液对于特定波长的吸收,由此运算总磷和余氯的含量。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使用手法愈发娴熟,在一天内就完成了对所有样本的氯和总磷的检测。

除了使用传感器之外,我们同样学习了显微镜的操作。我们从水样中提取了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一滴水我们观察了一天,因为我们在视野中看到了十几种微生物。我们尝试通过比对网络图库将它们命名,但是还是有很多神奇的物种让我们无从下手。当显微镜的视野中呈现出这些小生灵的图像,我们看见它们在视野中游走,对大自然的多样和神奇的感叹涌上心头。

8.png

水样中的微生物

本次项目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应变能力。水流速仪太长骑车携带容易损坏?那就临时租车前往采水样点。去南湖采集水样结果发现没带取水样器?那就用铅坠,绳子和塑料瓶现场制作一个······以上种种变数在整个项目周期间发生次数并不少,但是我们基本上都能化险为夷。

在这一过程中大家都意识到了计划一个项目和真正执行一个项目之间的差距。在进行项目的时候,有太多我们无法预料的情况发生,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应变能力发挥作用。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做好检查和规划的重要性,出发前的检查可以避免很多小事故,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尴尬。

03

发现被遗忘的风景

诚然,在过去的一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内容,但有一件事被忽略了——这个项目周的意义为何?水质监测并不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而且谈起水质检测,常熟当地政府部门、南湖的实验室,他们作为专业人员有更多的发言权。他们有更加精良的设备和实验条件,同时也会定期发布水质报告。相比于这些实验室,我们学校的条件就简陋很多,同时我们的操作肯定也充满了误差和纰漏,以至于有时候可能连结果都拿不到。比如我们尝试微生物培养和水中石油类物质的蒸馏,但两个实验最后都没有任何结果。如此看来,我们这个项目周的内容既重复又不精确,所以做这个项目的意义到底何在呢?

其实,这个项目周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拿到了多少数据,写出了多么完美的分析报告,而在于我们亲自跨上车去采样和拿起仪器进行检测。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得出结果的过程更加有价值。小岛一直倡导我们和所在社区建立联系,多了解当地的情况。对于小岛所在的常熟,昆承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湖水就在那里,但是对于学业繁忙的我们而言,近距离观察这个湖,静听湖水拍岸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大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湖边匆匆走过。

9.png

昆承湖

而这一个项目周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时机去观察、了解昆承湖。如果不是这个项目周,我们可能很难知道原来一滴昆承湖水里面竟然有如此多的小生物,可能也很难知道昆承湖水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环湖的同时,我们熟悉了路线,深入了学校所在的社区,也欣赏了常熟的风景,增加了我们对于身边环境的了解。

同时,在UWC的使命中,学校也倡导生态、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但是,生态和环保这些理念,不能只存在于口号中,不能只存在于横幅中,不能只存在于每年开学校长的演讲中。真正的生态环保需要用实际行动来充实和丰满。对于我们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小组的同学而言,这个项目周正是我们践行生态环保的方式。

在项目开始之初我们就将可持续性纳入考虑范围,没有要求学校购买特别多的材料。我们的水样容器则用空塑料瓶替代(为此我们在学校里连续收集了一个星期的空瓶子),在项目结束后我们又将所有的瓶子回收。在项目进行中我们也避免在湖边留下垃圾。与此同时,这个项目周培养了我们对于学校周边生态的关注,说不定也为后续的进展留下了种子。我们绕湖骑车的轨迹,湖边取样的身影,都是我们践行UWC环保理念的坚实脚步。

10.png

实验室做水样检测

这一周的活动更是一次让我们发现美、发现那些被遗忘的风景的旅程。在一次又一次的环湖骑行中,我们注意到了很多之前被忽视的地方和美景。我还记得六月三号下午,我骑车去采水样,刚过状元堤天空就下起了雨。这个位置不管是向前还是返回距离都差不多,因此我决定冒雨前进。当我到达预定点抛下取水样器,抬起头来便发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水天一色。湖面上氤氲的雾气将烟波浩渺的昆承湖与天空相接,隐绰看到小岛的影子,似东海上的蓬莱仙山。

我突然意识到我作为一个自誉为关注环境的人,似乎从来没有注意过身边这一片湖在雨中的模样。同时在学年开始的环湖挑战上,我虽然到过此处,但却没有好好欣赏视野中的那个岛。我不由地在湖边坐下,静静欣赏着水汽迷蒙的湖面。在我的身后早已没有人语和汽车的轰鸣,只余下偶尔几声鸟鸣声和雨滴拍打树叶的轻响。

11.png

雨后昆承湖路边美景

大自然是空灵的,我的心也是空灵的。当我离开采样点回到昆承湖东路时雨已经停了。回望来路,放眼望去既无风雨也无晴空,只剩下身边杉树林几乎能从枝头滴落的苍翠。回想这近五个月的旅途,我们项目周开始时争论方案的焦躁,活动中采样的疲惫和学到新知识的欣喜,此时此刻似乎都融进了这一林青翠,酿就了这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静。

虽然本次项目周已经画上了句号,但是我们对昆承湖的探索绝对不会到此为止。毕竟,在那湖岸边、湖水中,还有很多佚失的风景和秘密在等着我们呐。

项目回顾

苏ICP备16015809号-1
Copyright © 2016 UWC Changsh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常熟世联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