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会报名 VR探校 招生信息 在线申请 预约访校 Close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学校内网
支持我们 校历 预约访校
心声
若无理解,焉得和平?若不相识,何谈理解?
莱斯特·皮尔逊

加拿大前总理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太平洋皮尔逊世界联合学院创校支持者

UWC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胸怀整个世界。它独一无二,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

纳尔逊·曼德拉

UWC名誉主席

已故南非前总统

我们已经实现了我们的梦想,就是为你们创造一个梦想中的学校。请走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他人的梦想!

赵宾

中国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国家理事会理事及常熟世界联合学院董事会董事

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 93 - 95

对理想和对有意义人生的追求是UWC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并且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颐

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共同创办人及董事会副主席

哈佛上海中心执行董事

加拿大皮尔逊UWC 89-91届毕业生

世界联合学院是1963年在日内瓦创立国际文凭组织的国际学校联合会的十所学校之一。… 今天,全世界超过4000所学校开设了IB课程,IB已成为进入优秀大学的金钥匙。
约翰 · 丹尼尔爵士
世界联合学院国际董事会及理事会主席
世界需要卓越的领导者来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挑战、矛盾及冲突。他们需要运筹帷幄,充分挖掘新的机遇。我们对UWC学生的潜力以及实干的精神充满信心--因此决定加大对UWC的支持。

谢尔比·戴维斯

UWC国际赞助人

谢尔比·戴维斯奖学金计划共同创办人

在国际环境中突显民族情怀 ,在中国沃土上栽培世界之林。

李萍

副校长

中国文化项目总监及虞山书院院长(中国项目中心)

五年,万物生长 (下)

发布时间:2021-05-20

1.png

五年,一颗种子能长成什么样子?

或是叶片肥厚的青草,或是累累硕果的山楂,或是枝头花俏的樱树。只要沐浴阳光雨露,生命总能各自澎湃。

走在常熟UWC的校园里,你能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澎湃。繁茂的绿色植物,日臻成熟的建筑群落,勇于挑战的教师风貌…同学少年从这所学校里汲取营养、修行思想、完善学业,然后再出发。

过去的五年,UWC的教育像昆承湖中流动的水一样,释放着看不见的能量,让每一个与它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生命都发生着变化。

此间,我有幸访问了这所学校的同学、老师和管理者,并从和他们的对话中,体会教育所带来的改变,以及他们今天正如何在用自己所知所学反哺社会。

01

包容

常熟要做UWC,找最好的IB中文老师,创校人就跑到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找李萍老师,邀她加入。当李萍看到常熟UWC注册的牌照,知道常熟UWC推行「人人都要学中文」的语言政策,二话不说就签了届时履任的合约,当时她在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的合约还没有到期。

踏足常熟之时,新校园还是尘土飞扬的工地,而今一做已整整5年了。

在常熟UWC,李萍带学生、带年轻老师,弘扬昆曲、唱白茆山歌,参与常熟社区阅读节,与香港教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合作教育项目······2017年联合港澳台名校做全球华文研讨会,还请来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开场讲座······

虽已至耳顺之年,她依旧活力满满,特别能折腾。因为常熟UWC的董事会不保守,建校支柱的第一项就是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学习,这让教中文的IB老师也有底气,有底气自然有胆气,她说「我会更强烈地为中国文化教育争取话语权」。

香港国际学校里沉浮20年,看尽英式教育的傲慢,中文被边缘化,李萍坚定地认为,每个中国的年轻人都要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必须清晰认识你自己是谁,你的文化在世界是一个什么位置,才能更好地去了解别人。

因为UWC是一个最多元文化的圈子,没有民族认同感就会迷失自我。所以她做形式多样的中国项目,建立传统文化根据地,让年轻人加深和坚定自身的文化身份。教了25年的IBDP课程,李萍觉得「UWC的教育,其实锁定的目标具有鲜明前瞻性,是要培养贯通中外,穿越后还能回得来的人才。」

2.png

李萍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之后留校教书。94年因为家庭团聚原因移民香港,不会英文和粤语,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在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中心当兼职助理,因缘际会,还给黄霑当了半年的老师。

香港工作不顺遂,她犹豫要不要回厦大教书。这个时候她得到消息,全港唯一规定要用普通话教授中文课程的学校正在急招老师。虽然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IBDP,但李萍决定去试试。

面试的时候,怕英国校长提问,她自己抢着先把死记住的英文介绍一股脑背出来。剩下的,靠一个翻译从中间勾兑。结果,英国校长录用了她。

若干年后,李萍问校长这段太过戏剧化的往事「当初我英文不会,你怎么会录我?」校长说,「感觉你会是一个很好的老师。」李萍很诧异,心想堂堂校长也是凭直觉招人吗?校长却不以为然,说「你看,我没看错人,你不是挺好的吗?」

UWC能包容一个有潜力的人,也有办法把人的求生欲给拧出来。

李萍刚到岗,语言系给了她六个班级95名从母语纯文学到非母语初级汉语的不同学生,她怕自己英文太差难以应对,申请接手所有的母语班级,英国籍系主任一口拒了:「不可以。英文你是弱项,必须通过教这个班,努力去提高你的英文水平。」

年过40岁放下内地高校教师所有的优越感,一切从零开始,在香港教育圈子里无所畏惧。2015年的夏天,李萍选择了一所全新的学校从头再来,为了在更广阔的内地国际教育领地中,构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根基,再一次的人生抉择,义无反顾。

3.png

李老师(左五)在香港UWC的Tutor Group的学生,分别来自中国香港、内地,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爱尔兰,南非,丹麦

「如果留在厦大,我也许能当个教授。当年同窗如今各有成就,有的做到教育部副部长,也有做厦大校长、书记。但我不后悔,因为自己选择的IB教师职业,课程每五年一变、与时俱进、开人脑洞,不断激发出关于教育前卫先导性的理念和思想。你可以认可它,也可以不认可它,但你被IB模式和UWC理念教会凡事要问自己一个为什么?要善于追求说出个道道来,人的改变和成长都在其中。这才是而今做教育的人,真正需要追求的。」 

每次IB课纲刷新,都好像给李萍充一次电,只要谈教学,她一双眼睛就发光会亮起来。在最近一次IBO给出的新大纲中,很多概念被彻底颠覆了,她领着年轻的同事研究新大纲的落地,勇于创新。

之前教学读经典,一年三本诺奖作品说深讲透,如今是「诗与苟且」兼顾,糅合经典与传统,亦不忘现实与心灵;能洞察全球问题,也讨论生活当下。为了给学生寻找最好的语料,更贴近当下课程,一直阳春白雪路线走了许多年的李萍,把CCTV《经典咏流传》拿上讲台,「这个教材非常好用」。

时代是流动的,学生是流动的,课程是流动的,教学也应该像活水一样保持不断的流动性。

2020年因疫情,全校改上网课。2月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李萍回了学校,带着中文系的十三位老师以研带教,精细备课教学:「我把他们带的学生的文章作业逐一调来,一篇篇地看,跟年轻老师一个个地过」,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分打高了为什么,分低了为什么低······

网课结束,学生给老师评分,满分5分,中文系平均4.5。疫情之年动荡波折,毕业班成绩均分反而创了历史新高,因为大家不松懈,带着学生一路往前赶。

4.png

疫情期间,李老师与中文系团队并肩作战

如今,李萍在IBDP中文教学领域已享有极高的威望,在常熟UWC,她身兼数职:副校长(中国项目)、虞山书院院长(中国项目中心),但她觉得自己还是愿意当「老师」,因为「脱离了教学,就很难从底层理解IB对教学、老师、学生产生的影响。」

离开厦门大学26年,李萍放弃更多职场的可能性,在三尺讲台上捧出一颗赤子之心,只为坐稳这个时代不断变化中的IB课程的舢板,带着学生朝更高的浪尖冲上去。

02

创新

Why do you teach?

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随波逐流,选了师范专业,拿了教师资格证,没有太多选择。所以,如果有选择,你还会不会选择成为一名老师?

Shirla岑雅韻的答案是「会」。

作为韦尔斯利学院的经济与哲学双学位高材生,她毕业后进了高盛做经济研究。每天和数据打交道,一个年轻女孩生活稳定、收入不菲,岁月静好,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中,Shirla过了五年很多年轻人向往的生活。

如果没有意外,这样的生活仍将继续下去。直到有一天她做了个假设:经济那么有趣,我为什么不去15岁的年轻人中间推广经济学,教他们用经济的工具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这能让经济学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似乎对世界更有意义。

她想当老师,要放弃投行高薪的工作,还要从零开始,父母很不同意。对他们来说,这相当于放着人生的康庄大道不走,非要另辟蹊径去披荆斩棘,心疼女儿的爸妈怎么舍得。

舍与得,金钱并不是唯一衡量的标尺。很多时候,让内心强大的,是对生命本身的价值沉稳而清晰地判断。这是所有UWC毕业生的特质。

5.png

Shirla在经济课上

尽管有来自父母的压力,Shirla还是辞了工作,去香港大学读教育资格。然后进学校教书。第一次上讲台的时候,她很紧张,心里一直打退堂鼓,觉得自己不行怎么办?毕竟从来没有当过老师。甚至想到了如果不行就回去继续做研究。

她小心翼翼打开教室的门,也打开了自己渴望的世界。

三尺讲台是命定的铆钉,登上去的时候,她听见啪嗒一声,仿佛有条纽带被固定住了。台下一双双年轻有活力的眼睛看着她,充满期待。「This is for me!」Shirla想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

最开始,她在香港的学校教经济,后来到了上海,再后来到常熟,越跑越远。

父母没有到过常熟,也不知道它在哪里,还是会担心。Shirla就跟他们说自己是要去UWC工作,一听是UWC,妈妈就没二话了,说「OK,你就去吧。」

Shirla说,这是因为在妈妈心里UWC很重要,她觉得女儿16岁出国读书拿的是UWC全额奖学金,如果没有那笔奖学金,她的人生就可能完全不同了,学成之后很应该回馈。

6.png

Shirla与她的经济课的学生



Shirla在常熟UWC是副校长(教育教学)、虞山书院院长(设计创新中心),也是IB经济学老师。在一所中国的中学里教经济,需要想象力。因为大多数中国学生,大学之前都没机会接触经济学。怎么才能做好这门课,让大家爱上经济学?

她把目光放在了UWC的同学们身上,「100多个国家、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完全不同,有的正在经历通货膨胀,有的已经经历了经济危机。不同的国家和经历,切肤的经济感受,学生的分享就是最好的经济实例。」UWC多元化给Shirla的经济学课提供了天然而丰富的素材,她带着年轻人从真实的故事里取材,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经济学工具,去分析复杂的经济问题。

在Shirla看来,经济即生活,不只是书本上的东西。从国家大事到一杯奶茶,经济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影响。而只要一门课和生活走得很近,学生就感兴趣,因为可以拿来就用。

「创新的教学要和学生发生更多互动。」UWC经济学的课堂通过一个个学生的故事,把观察点下放到这个世界的角落。

这是属于网络时代的教学,年轻而充满活力,Shirla喜欢的方式。她不喜欢老师被当作学术权威,因为她觉得「老师不一定总是对的」,她更关注「用户体验」和创新的东西,把教育当成了一个产品认真在做。

7.png

Shirla与学生在设计创新中心举办的DT夏校

她带团队做Foundation Program课程的设计,第一次试课,会盯着看学生的反应怎么样;疫情期间开设网课,她要求团队主动收集家长反馈,可以更全面了解教学问题;她会在课程题材的选择上更大胆,用小众话题传递UWC独特理念,刺探认知,尝试与学生建立底层精神的联结。

全新的探索,都是没有人走过的路,但教育要应对未来,是要有些冒险精神的。

Shirla觉得,老师不是不可以出错,只要他们有「面对失败的勇气」。这些正向的行为会影响到学生,让他们能勇敢地去创新,不畏惧失败。

知识总有天花板,勇气才能让一个人不断去打破天花板,找到成功之路。

Why do you teach?不断而来的挑战让Shirla的答案越来越清晰。她当老师,是为了帮助年轻人拥有赢得未来的先机,拥有学习力、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力,以及竞争压力下的emotional resilience(情绪复原力)。这些在教科书上都没有教过的东西,需要勇敢的人站出来颠覆,寻找真理。

Shirla在虞山书院设计创新中心设计了一个小战场,「我们不是要创建一个过去的社会,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未来的环境。等他们毕业之后,就可以直面真实世界的挑战。」 

尾声

为什么一定要做这所学校?

这个世界上很多选择是因为别无选择,但他们不是。如果他们这群人不做学校,可以去公司当总裁,做投行高管,或者大学教授,名利始终摆在他们面前。过去已有数不尽的UWC毕业生在全球各个领域获得成功。

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做一所UWC,因为他们每个人都相信,这一所改变他们人生的学校,会为更多中国学生带来改变人生的机会。

对曾在UWC读过书的年轻人来说,被改变的可能不仅仅是人生,还有对人生的态度。

8.png

王嘉鹏说,UWC的学生是可以在人群中被一眼认出来的,因为他们总是「电量更高一些」。

在千姿百态的生活选择下,每个生命都是丰盈的。可能做科学家改变世界,或办学校影响年轻人,也可能只是改变自己,回归家庭做一个全职主妇。UWC赋予每个人成功不同的定义,但大多随心发展,不重名利,只是为把自己最有才能的地方发挥出来。

多数被访者在谈论UWC时候,都有过类似的比喻:这所学校的教育,在自己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某天种子会破土而出,原本沉静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

访谈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和DP2的浩天同学聊了聊,他当时正在申请大学,方向是哲学。他到常熟UWC读书,完全是因为自己喜爱追问。

思想没有碰撞,就没有路标,一场漂流不会知道岸在什么方向。「从小到大最让我感到欣喜的就是,那种看到一个不同的角度,或者听见一种异于主流的声音。」

他期待得到另外一种体验,坚信了很久的理念和价值观被挑战,信仰体系完全摧毁,再重建。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兼容并包的思想、拥有更广阔的胸襟及对世界更全面的理解。

于是,他到了常熟UWC。来自全球100多个不同国家的同学,有100种洞见世界的角度,100种表达方式,创造出了巨大的思考空间,让他有机会在多元认知中击碎「思想成见」,从中国课古代经典中汲取原生「文化力量」。

9.png

常熟UWC学生汪浩天

喜欢思考的浩天,在UWC不孤独。

学校有各种文化周,大家会讲对少数群体的常见误解,讨论文化群落存在的问题;他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筹划全国中学生华语辩论会,坚持做中文辩论推广母国文化;他倾听、也谈论同龄人的远大梦想,没有人会觉得「这很好笑」。

浩天说,如果还在一所普通的高中会被同学笑,现实的引力会拖垮这些梦。但在常熟UWC,大家在吃饭的时候谈,在课间的时候谈。

天马行空的梦想是「知行合一」的内在动力。大家敢想也会做,组织社团、和周边的社区互动,想办法把梦想一步步落实。

在UWC,梦想是有力量的

如今,浩天即将毕业,并已被芝加哥大学录取,梦想成真。未来他期待把哲学与人工智能结合,创造出更多科技的可能性,这是他的理想。他说自己喜欢《明朝那些事儿》里一句话,「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内心所认可的方法去度过自己的人生。」

我问他,「什么是你认可的方式?」

他认真地想了想,给了我他的答案。孔子说「君子不器」。

君子应如水,灵活嵌入到每一个容器中。有理想的人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能力,而不被形式与执念所困。

10.png

五月的夏,常熟UWC的校园很静。

湖上的拱桥,岸边的飞檐,中式的格窗遥望,相映成趣。校园里的石榴树已经开花,宣布了金秋会有一场丰收的盛宴。

成长在秩序中,流淌出最平滑的乐章。但你还是会感觉到一种澎湃,宁静下暗涌的澎湃。草木的枝叶里,水分都到了饱和的状态,显示出了近乎夸张的旺盛。风从昆承湖上吹过来,呼吸间,是生命浓郁的味道。万物生长,仿佛都在等待一场盛大的绽放。

他们,已做好准备。


苏ICP备16015809号-1
Copyright © 2016 UWC Changsh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常熟世联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