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们用行动诠释了联合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0-02-19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无论身处何方都希望能为支持这场艰辛的战“疫”出一点力。在UWC社群,我们看到全世界各地的UWC人在行动,有仍在读的00后高中生、有已经毕业在海外求学的校友、有把公益当作自己的事业的校友家长、有身为企业家的家长、更有许多默默无闻不愿留名的家庭。他们不仅自己在行动,而且动员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动员了世界各地的同学、热心民众,从美洲的阿根廷、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巴西、美国,欧洲的德国、英国、希腊,到亚洲的孟加拉、越南、缅甸都纷纷贡献微薄之力。
以下是由世界各地UWC校区的中国学生组成的UOVC团队分享他们为支持这次战“疫”的心路历程。虽然他们今天能做的还十分有限,但是这样的行动体现了联合的力量、体现了UWC的价值观、更加体现了他们的“仁爱之心”。
You must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Mahatma Gandhi
与其说UWC的价值观是一种精神,更不如说它是一种本能。这是一份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共情,也是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习惯。早在武汉因疫情爆发还未封城之前,许多来自UWC各个校区的学子们就条件反射似地生发出了这样的念头:“我们应该为这次的疫情做些什么。”于是,我们聚到了一起,组成了UOVC全球募捐项目。
斯威士兰,挪威,新加坡,加拿大,哥斯达黎加,中国常熟……距离和时差从未阻止过爱的传递。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之下,没有人退出,却总有新人加入。最初十个人的小队,已经不断壮大,许多同学默默地支持,我们由衷地感激。就像繁花盛放,绚烂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
缘起:星火般的善念
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参与UOVC全球捐助项目的同学们十分关注湖北的民众和在一线的医疗工作者所面临的困境。这让我们感到无比地焦灼和痛心。作为UWC学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推动改变;而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也理应用行动回报祖国对我们的哺育之恩。
当我们看到医护人员所需口罩严重短缺时, 我们第一时间组织方案,并选择运用UWC遍及全球的校友网络和国际资源,筹措资金,寻找货源,并第一时间对接到出现物资不足现象的医院。群组刚刚建起时,大家简单分工后便扎进了八小时连轴转的日常工作中。“我都已经不认识‘口罩’这两个字了。”一天深夜,来自哥斯达黎加UWC的赵可心哭丧着脸敲下了这行字。连续日夜颠倒,货源运输宣传一把抓,我们的发起人晏枭枭甚至累出了病。即使医生建议他多休息,他还是连续熬了五个整夜,拿下了阿根廷的货源。长路漫漫,但我们会一直坚持着,向着那一束希望的光芒负重前行。
行动:联合世界,汇聚善念
知行合一,将思考化为实实在在的,落到实处的行动,并真正做出创新性的改变,是UWC教育的实质。
来自挪威UWC的戴歆涵同学负责国内与海外的宣传。她对接海外各个校区的负责人进行当地的募捐与宣传,建立了海外筹款GoFundMe账号,并向世界各地UWC中外学生及校友进行募捐。由于挪威与国内的七个小时时差,最开始每天醒来都需要翻看上千条消息,在平衡学校事务的同时争分夺秒地宣传募捐,累但充实。
对外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同样重要。来自常熟UWC的何智骏同学,主要负责的是公关和法务这两个部门。研究货物的合规性,法务文件的齐全性,和各个公益组织以及学联团体,针对法律文书谈判,以及解决答疑群组的种种难题,这些已经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最近总是盯着国际贸易法研究,爸妈还以为我魔怔了呢。”他笑着说。
来自斯威士兰UWC的王欣然,则主要负责洽谈组织合作,和有意向捐款的组织或公司进行联络。在这一过程中,她连接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斯威士兰时间比中国晚六个小时,学校下午四点放学后对接人早已酣然入睡。为了给对方组织实时答疑,尽可能争取到每一分资金,于她来说,凌晨四点揉着眼睛爬起来和对接人聊天已是常事。
作为一个公益项目,最重要的是财务的透明和公开。刘漪文同学在团队中,主要负责资金的筹备统计。首席财务官的身份当之无愧。每一天,答疑群中的财务报表都由她主要负责更新。“他们现在忙,那就我来吧!”本着对项目的一片热忱和自身强烈的责任感,她还不时地挑起运输和货源检测的大梁,风风火火地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胡可柔同学充分发挥了地理优势,以哥斯达黎加UWC校区为中心对拉丁美洲的货源进行扩散式搜索。“我给所有西语国家的3M公司都发了一封邮件,希望他们不要不理我。”她还充分利用了拉丁美洲当地的UWC校友资源,与哥伦比亚的UWC国家理事会取得了联系,完美地解决了拉丁美洲方的运输问题和付款问题。“我这辈子学的西班牙语都用尽了。”她如是调侃。
英国UWC的胡乐涵同学也挑起了找货源的大梁。从美国到挪威,甚至是希腊与黑山共和国,到处都遍布着她寻找货源的足迹。她深谙口罩和防护服的验货标准,积极帮助大家确认产品资质,被核心小组的成员们戏称为“货源小公主”。
一个个电话,一篇篇推文,一次次凌晨闪烁的微信提示,都标志着我们的成长,在国家有难的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UWC的学子们,没有置身事外,而是默默投身到了时代的浪潮中去。
当下:守望与期待
目前,我们从美国购买的480只口罩已经与北大校友会的物资一同运往武汉。来自阿根廷的3600只Honeywell H801和Gerson 2130口罩+50件3M 4565防护服正在运输的途中。来自希腊的防护服100件 3M 4565正在预订。我们的全部物资将捐赠湖北荆州市人民医院和浠水市人民医院。我们还在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联合会等学生组织,进行协同合作,守望互助。
一路走来,尽管我们预料到我们会遇到困难,但还是冒出一些我们没想到的问题,有拿着伪造的文件冒充灾后重建基金会的人,也有商家,在明白我们的目的后,哄抬物资价格。运输上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找不到承包商。不同UWC间协调上时差的问题和大家各自学业时间平衡的问题。货源确认上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有的公司不能及时回应我们的电话或邮件,有的网站上不更新货物的储量导致产生虚假货源信息。”张星怡说。
我们也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当全国各地许多医院得知我们在帮助筹集急需的物资,也有主动联系我们的。苏州、上海、四川......有些是我们核心成员家乡的医院。每一条这样的信息都像针扎一样刺痛着我们的心。但是我们为了保证已经对接了的湖北当地医院能获得物资,我们只能忍痛拒绝。“那家小医院真的好难熬,我好不忍心。”负责联络对口医院的徐诗韵同学说。
艰难险阻下,幸有那些可爱的人们帮助我们。在很多校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老师和小伙伴们,都很乐意帮忙拍视频,做翻译,协调运输。他们乐在其中。当他们对我们说“Stay strong", "My hearts are with Wuhan",我们几乎泪流满面。
还有陈塘秋女士(化名),常鞠同学,加大伯克利学联,吴建林先生,还有来自阿根廷的华侨。你们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所幸有你们的温暖和帮助,如黑夜星火。看着不同肤色的脸,绽开同一种笑容,并为着同一个目标而积极地努力着,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作为UWCers的骄傲。
后记:心与念
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仍然经受着质疑。有人说我们只是在谋求名利,为了大学申请的履历能好看一点,也有人说我们根本是在搅局。顶着这些质疑,甚至是谩骂,我们依然向着光勇敢前行。这正是UWC教育在我们身上最好的体现。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藉由全球意识和责任感,共同奋战和努力,为了一个联合的,和平的,可持续的未来。
我们想念遥远之处,常熟那片波平如镜的小湖。湖上那方小小的居停,徘徊着的天光云影,承启着整个世界的沧海横流。那是我们UWC旅途的起点,也是我们走向世界的舞台。
那里,无尽的烟水朦胧之间,正缓慢地孕育着,未来的希望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