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舟,亦共济——我和我的孟加拉国同学携手支持抗“疫”
发布时间:2020-02-24有人说,我们是不怎么幸运的一代,在刚出生时遭遇非典;高中关键时刻,又邂逅新冠。接到延迟开学的消息以及各种禁令,只有接受,大家调侃宅在家中也就成了报效祖国的最好方法。但是我们一家人仿佛都闲不住,老妈每天忙于家务,我每天沉浸于IB,而老爸就决定利用其广泛的人脉关系,做一些为支持战“疫”的公益工作,他那时到处打电话,联系口罩等医护资源,打算捐献给合肥及南京的一些医疗机构。而疫情的发展导致国内口罩脱销,让他必须将目光转向海外资源。我看着合肥的各大医院都向外界发出救助,就连表姐上班的医院,也因为口罩不足,使得她无法戴口罩去门诊值班。在这种情形下,作为直接能够和外国人打交道的UWC学生,我当时就毛遂自荐,成了寻找海外货源的不二人选。
当我把老爸物资的需求放到UWC 微信大群后,很快就有同学响应。其中两位孟加拉国的同学,Taqiul和Intisar, 和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帮助老爸选购到合格的医用口罩。虽然说过程概括起来很简单,听起来也挺轻松,但是作为对大规模采购没什么经验的青少年,我们还是走了许多弯路,甚至为一点点小事情忙得焦头烂额。但即便如此,我们当时仍然希望能够坚持下来,把这件事情做好。因为我们三人都知道,一面口罩,一副护目镜,哪怕是一块小小的酒精棉,汇聚在一起都能够筑成一道抵御病毒的长城。
一开始时我并没有想到,只凭借自己的交际能力,就能够组成一个寻找货源的小团队。甚至事后我爸都说,他一点儿都没想到我会成功,觉得只是让我试试而已。“都是小孩子嘛,不会把这种事情看得这么重要。”经此一“疫”,老爸觉得再也不能小看我们了。
对于我来说,外国同学的热心相助令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UWC学校所提倡的价值观。身为UWC的学生,在疫情来临之时,即使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都能够献上一份关怀和爱心,不“同舟”,亦“共济”。
在整个过程中,其实最令人头疼的就是找到符合我国规定型号的货源。我负责汇总医院的物资需求及其标准,Taqiul和Intisar负责根据指定的标准寻找货源。给定的口罩型号原本有三种,后来医院发现有两种不能有效预防病毒后,告诉我们只有一种可以用。这令整个团队都大失所望:几天以来好不容易收集到的口罩信息,居然全部都不符合要求!于是辛苦两位孟加拉同学,每天都要奔波于商店, 按照中国医院的标准寻找合适的货源。我也必须把医院需求的最新信息及时报告给两位采购者。刚开始有好几次我因为忙于自己的学业没有及时与两位同学沟通,结果就和许多重要的信息失之交臂,也错失了购买更多货物的一些机会。产品型号的不断变更,使得整个团队开始不耐烦,但是我们不想把这种情绪表露出来。毕竟,想到正在一线抗击疫情的那些医疗机构,医疗资源非常紧缺,很多都已经到了一种绝望的地步,我们这点麻烦真不足挂齿!最后,我们抓住一线机会,在孟加拉国这个制造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里找到了符合型号的口罩,并且当机立断购买下来。当时原本还要买防护服和护目镜,最后都因为型号不符而无法采购。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没有第一时间找到货源并及时预定,可能我们之前做的所有努力都会前功尽弃。因为这些口罩在我们采购之后,不到一天时间就断货了!
最后我们订购到了1500个KN95口罩, Taqiul和Intisar还帮助在当地找物流公司,亲自动手对货物进行打包、封装、安排托运。目前这批口罩已经进入中国大陆,正在等待清关。
两位国际友人也为这一成就而欣喜。Taqiul谈了自己的感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将会永远铭记在这非常时期帮助他人的经历。我真正感受到UWC价值所倡导的精神:拥抱文化和地域的差异,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说实话,我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但是对于两位孟加拉国学生来说,我必须要在这里再一次表示感谢。你们在特殊时期对中国的帮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 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面对人类所经受的严峻的考验,我们需要的是万众一心,是联合的力量!这也是我和我的UWC的同学们的使命,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都不忘初心,为世界的和平和可持续发展联合起来,发挥我们力所能及的影响。
"Run to the rescue with love, peace will follow."-- River Phoenix
(引自第92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 Joaquin Phoenix的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