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UWC学子走进本地校园,促进跨文化交流
4月7日清晨,作为中文项目及知行外展老师,我带着来自英国、希腊、印尼、意大利、利比里亚、瑞典及赞比亚的9名常熟UWC学生,来到了我的母校--江苏省常熟中学(以下简称“省中”)。看到母校熟悉的门头,条件反射地用手机拍下门口那块校牌,眼前出现的是整整20年前第一次离家求学,青涩模样的自己,20年后的今天,怀着一份朝圣的心情,我带着我的学生来到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延续未解的情缘。
常熟UWC学生、省中国际部朱主任及作者(二排左四)在常熟省中门前合影
常熟UWC中文项目今年初启动了走进本地校园的文化交流项目,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活动。该活动旨在为常熟UWC和本地学校提供交流平台,一方面常熟UWC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可以与中国本地学校学生零距离接触、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同时通过走出校门的体验式学习提高运用中文的能力和探索中国文化;另一方面,本地学校学生通过与外国学生交流,传播中国文化、体验多元文化的风采、增强国际视野、提升全球公民意识。
通过前期联络沟通,与省中的交流也终于成行。在省中国际部朱主任的精心安排下,早上三节课我们依次来到高一13班,音乐教室,以及高二14班。第一节在高一13班的教室内,我们9位同学将各自准备的代表自己国家特色文化的素材以图片、实物、口述以及表演等形式向省中的学子们一一展现。其中,来自利比里亚的“非洲王子”一曲字正腔圆的周华健经典曲目《朋友》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孩子们的心。
吴老师的音乐鉴赏课
紧接着,在音乐教室,听到的是气运丹田发出的铿锵有力的女中音在介绍着著名的指挥家,这是20年前带着我们一路汗水,一路歌的恩师吴老师。能够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清晨,如此愉悦的氛围和我的UWC学生一起再上一次吴老师的音乐鉴赏课,这是多少次梦境中都无法实现的场景。我感受到身边UWC的学生和省中的孩子们一样屏气凝神认真地倾听,尽管他们可能听不懂那么专业的中文词汇,但是他们的专注真正应了那句话: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
Borniface同学表演钢琴曲
课前,来自赞比亚的Borniface主动请缨要为大家献上一首钢琴曲以及一段他们国家的非洲鼓,吴老师在完成了前半段常规课程后将舞台留给了这位帅气的小伙子。钢琴曲的温润如水,非洲鼓的酣畅淋漓点燃了高一10班的少男少女们,随后,羞涩的省中孩子们被邀请伴着音乐一起学习经典团体舞步。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我仿佛回到了20年前追随吴老师的岁月,那时候的我们也是如此青春,活力四射!动如脱兔,静若处子最好地诠释了音乐课和接下来的英语课的两种状态。英语课上9位学生认真地跟随着沈老师的教学设计,一步步精度剖析关于人肉搜索主题的文本。他们活跃的思维、积极回答问题的风格感染了身边略显腼腆的省中人,下课的一瞬间班级沸腾了,孩子们纷纷互留联系方式,相约着下次更加丰富的互动模式以及更多自由交流的时间。
下午,我们来到了虞山文化课程基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虞城旧貌,参观了校友书画作品室,更参与体验了拓碑、篆刻、苏州评弹以及常熟花边。孩子们尽他们所能地跟同学老师们用中文进行着交流,讨论拓碑力度,学习篆刻技巧,欣赏苏州评弹,巧手尝试绣花边……在这个古色古香、处处是景的展馆里,我遥想着当年,为自己也能成为这所学校历史的一部分感到由衷的自豪,思索着作为一名曾经的省中人该如何回馈母校的栽培。
学习篆刻
学习常熟花边
看着9个不同肤色的孩子跟省中的师生展露着真诚的笑容,听着UWC孩子操着一口外国口音的中文和省中学子略显稚嫩的英语,对,这就是我身为曾经的省中人,现在的UWC人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母校传授给我的知识为我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践行UWC倡导的社区精神,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带来母校,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和省中校园文化的精髓。也许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谁又可以断言这未尝不是一件足以影响到许多人的一件大事呢?
在虞山文化课程基地
一天的浸濡式体验活动很快就结束了,离开前孩子们问我能否再多留一会儿,哪怕只是去不远处的篮球场跟省中的孩子们一起投个篮,哪怕只是跟课堂里苦读的学子们说声道别和相约的话语。母校,二十年后的你依然如此富有魅力,引得四海宾朋久久不愿离去!期待着下一次活动到来,更期待着在UWC的校园里看到学弟学妹们的身影,期待着以UWC人的身份骄傲地带着他们在校园里徜徉,陪着他们走进不一样的课堂共同体会多元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