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心(上海)执行董事、常熟UWC联合创办人及董事会副主席王颐先生 深度解读“力挽狂澜”
发布时间:2017-05-09很多朋友关心常熟UWC学生考取那么多好大学的秘诀是什么。其实没什么秘诀,回归初心就好。大学申请不是做证明题,不用费尽心思证明自己有多聪明。和中国传统高考的选拔方式不同,美国名校看中的不单是学生的分数。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意识和积极的道德价值观也是评估学生优良的重要标准。
国际教育受到热烈追捧之际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积极推动
顶尖大学录取标准再升级
中国学生和家长
应以怎样的成长心态面对国际教育?
哈佛中心(上海)执行董事、常熟UWC联合创办人及董事会副主席王颐先生 深度解读“力挽狂澜”
总结出国留学的三大趋势
点破国际教育的真正意义
鼓励青少年关注社会公共利益
积极推动社会的改变
出国留学三大趋势
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人学成归国
1.留学人数剧增,留美人数过半
从2006年至2015年,中国留学生人数从130,000人增至520,000人,年增长率高达16%。其中赴美中国留学生人数更是从60,000人增至300,000人,年增长率高达19%。
留学,国际教育渐渐成为广受中国学生欢迎的教育选择之一。
2.中国留学生构成“年轻化”
2006年,约70%的中国留学学生前往美国接受硕士教育,不足1/5的学生选择接受本科教育。到了2013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本科生和硕士生人数几乎持平,2015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本科成为绝对多数,接受中小学教育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也有较快增长。
从中国留学生构成“年轻化”的现象可以看出,国际教育在中国的热潮,不仅表现在留学人数增多,也表现在国际中小学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普及。
3.留学归国,海归建设祖国掀热潮
据国家教育部发布的留学大数据,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较2012年增长14.49万人,增幅为36.26%。2016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为58.48%。(“教育部:我国留学生回国与出国人数“逆差”逐渐缩小”)
数据显示近年来,回国与出国人数“逆差”逐渐缩小,逾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
这不是一个证明题
你不用费尽心思证明自己有多聪明
和中国传统高考的选拔方式不同,美国名校看中的不单是学生的分数。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意识和积极的道德价值观也是评估学生优良的重要标准。
哈佛《力挽狂澜》报告 (Turning the Tide) 提出三大改变,美国领先大学录取标准再升级。
1.更有意义地帮助他人、参与社区服务,积极参与关乎社会共同利益的活动
我们提倡的是有意义的、持续性的社区服务。希望学生脱掉所有包装和功利目的,参与服务的唯一出发点是改变现实生存环境,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应在服务过程中学会以集体的力量应对挑战。而不是为了刻意体现个人的领导力和过人的才智。
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有意义、多元的体验。“多元”不是要求学生跨越千山万水,去到许多国家或城市,而是指接触不同的人,体验各类事情,加深对差异的包容和理解。
我们希望学生通过服务加强对未来责任的认知,并学会感恩。各院校都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也是“力挽狂澜”里强调的关键点。
2.学生的道德理念、为家庭或社区作出的贡献应跨越种族、文化与社会阶层的界限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无论什么多大年纪,何种文化背景,学生首先应当有意识地为自己的家庭做贡献。我们不指望一个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为社区带来可喜的改变。学生应在日常的细小处培养服务意识,作出力所能及的改变。
3.重新定义成绩,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减少过度强调成绩带给学生的压力
活动质量比数量重要得多。参与活动数量虚高,耗费巨大时间和精力,学生却说不清究竟从参与中收获了怎样的个人成长,或为社区带来了怎样实质性的改变,这样的参与是无效的。专心做好一件事往往比短时间内草草收尾了多件事来得有意义的多,我们鼓励学生在高质量的体验中成长。
“优秀”和“成绩”应该被重新定义,过度训练和考试压力都不该成为学生的负累。学生应当获得凭兴趣选择AP/IB课程的自由,也应该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应被过度训练和考试压力左右。
我们都应该仔细想想什么是“好学校”。最好的不等于最合适的,家长为孩子择校前需综合评估孩子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在遵循孩子意见的基础上,选择有助于全面提升孩子综合能力的“合适的”学校。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通过推动大学录取标准的变化,旨在激发学生更加关爱他人及公共利益,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王颐先生表示,顶尖大学录取标准的再升级其实向年轻人传达了这样的信息:
· 不要紧盯大学想要你成为怎样的人。
· 你应该问问自己,“我想成为怎样的人”。
· 再问问这个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
王颐先生说,顶尖大学的面试不是一道证明题,学生作为面试者没必要费尽心思地证明自己有多聪明,考官最想看到的是对社会和生活充满热情和善意的新生代。
他说,“我非常喜欢问那些进入哈佛大学面试环节的孩子‘为什么’的问题,问‘为什么’能走到他们思想深处。”为什么想到参加这样一个活动?为什么要开展这样一个项目?
有人积极建立项目是基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渴望;也有人是参加了老师设置的活动,却惊喜地收获个人成长,并且服务了社会。有能力,并且渴望将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有责任感的新一代,将改变未来。
「 演讲资料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