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问题论坛 | 纳卡冲突
发布时间:2021-01-13“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反思,让我们离和平更近。”
——Justin Winton
常熟UWC英文老师
01
前言
9月27日至11月9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因位于南部高加索的争议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爆发了长达44天的战争。在本轮冲突中,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均动用了包括坦克、装甲车、重型火炮、远程火箭炮乃至战术弹道导弹在内的重型武器。其中阿塞拜疆军队对亚美尼亚军队的攻击75%以上是由无人机完成的,各类无人机使用的数量、频次和强度创历年之最。
9月27日,在常熟UWC的我们刚刚过完了迎新月,生活在秋日蓝天之下,昆承湖风景如画。我们赏日出,泡球场,游书海,呼朋引伴。战争,似乎离我们很遥远。
但就在9月27日到11月9日这44天里,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年轻人付出了血的代价,据官方统计:
Armenian (military: 2500-5000; civilians: approx. 100; some 90,000 were displaced)
亚美尼亚方:部队人员牺牲2500-5000人,平民牺牲近100人,90000人流离失所。
Azerbaijan (military: 2500-7500 including Syrian mercenaries; civilians: approx. 100; some 40,000 were displaced)
阿塞拜疆方:部队人员牺牲2500-7500人,平民牺牲近100人,40000人流离失所。
事实上,人类从未停止过战争,军事较量的冷酷无情,炮火下人们的恐惧不安,人类自相伐戮的惨剧,就真真实实地每天在这个世界的某些角落上演。
Global Issues Forum (GIF) 作为常熟UWC讨论全球问题的前沿阵地,不能无视这些悲剧发生而空谈理想,更不能如鸵鸟埋沙一样对这个世界自欺欺人。因此,GIF特别邀请了居住在亚美尼亚校区的UWC英语老师Justin Winton,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图片在2020年12月16日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引人深思的GIF演讲。
02
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这张照片没有一个亚美尼亚人没有看到过,它占据了亚美尼亚的大街小巷广告牌。
或许你觉得这只是张招兵宣传,那下面看看我们学生的照片。
这张照片上的女孩,来自Artsakh,每年UWC Dilijan校区会招一名纳卡州的学生,对于她的一生来说,最骄傲的时刻就是在毕业典礼上被宣布来自Artsakh的。
照片中这个看似文文弱弱的男生,是UWC Dilijan的学生,战争打响后,他被召去服兵役,右图是他正在边疆地带服役的照片。
而UWC Dilijan学生的另一位朋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下面这张照片中的男生是UWC Dilijan学生的好朋友,战争前已经拿到了去往美国的学习机会,但他选择了继续服兵役,在战争中不幸去世。
下面这张照片上面那位是UWC Dilijan的户外运动教练,现在也自愿入伍参军。这是他在战壕里的照片。
下面左边这张照片是战争期间,两位UWC Dilijan毕业生在这个咖啡馆门口收集群众捐赠的衣物。右边这张照片是在距离UWC Dilijan校区一公里的位置,曾经的攀爬公园也成为了装满军资军队的卡车藏匿的地方。
看到这些,你真的还会认为,战争离我们很遥远吗?当战争真的来临时,我们每个人还能独善其身吗?
03
纳卡冲突从何而来,向何处去
触目惊心的照片背后,Justin老师在GIF上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这次战争的起源,历史和各方角逐力量。
纳卡冲突的来龙去脉要回溯到苏联时期,亚美尼亚人居多的纳卡州是阿塞拜疆加盟共和国下的自治州。然而,在苏联解体之际以及长期不如意的经济条件,纳卡自治州和周边的区域都希望能并入亚美尼亚。这个想法并没有被苏联及阿塞拜疆同意,因此纳卡宣布了自己的独立,引发了1989年的第一次阿亚冲突。1991年苏联解体时,许多的加盟共和国包括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国家都宣布了独立。但是,与此同时,这其中依然留下了很多的权力真空地带,致使苏联解体之后民族矛盾日益激增。纳卡所在的高加索地区也是在多处地带中民族、宗教等各种因素极为复杂的地区,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两个地区也因此为其归属权争执不休了许多年。
1994年5月,在俄罗斯等国的调停下,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两国才达成了全面停火协议。但毕竟是以亚美尼亚人为主,政治归属于阿塞拜疆的行政划分下,小摩擦难免不断。冲突爆发前,亚美尼亚实际控制纳卡地区,因此拒绝谈判和让步;阿塞拜疆国力占优,所以才要求亚美尼亚从纳卡地区全部撤军,否则就会挑起武力,以强硬手段收回纳卡。
而且,一枚棋子的命运,是无法由自己说了算的。
美国为了遏制俄罗斯,提高自己在外高加索地区的存在感,获得里海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近年来也在不断加深与阿塞拜疆的关系,两国关系也上升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因此,阿塞拜疆在亲美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俄罗斯一直视外高加索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所以俄罗斯也积极参与该地区的力量角逐以稳定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在外高加索,亚美尼亚与俄罗斯同样信奉基督教,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俄罗斯成为亚美尼亚的铁杆盟友。
与阿塞拜疆相邻的土耳其,都是伊斯兰教的国家,而土耳其和亚美尼亚在历史上有着很深的仇恨,自然会力挺阿塞拜疆。
所以,纳卡冲突实质上是各个大国在该地区进行力量角逐的结果。
Justin老师谈到,这个地区的冲突未来一定还会继续,就目前在这场角逐中:
阿塞拜疆成为了“赢家”
总体来说,阿塞拜疆在这场冲突中收获颇丰。一方面,阿方获得了纳卡大部分地区的绝对控制权;另一方面,通过在此次冲突中取得的胜利,阿方也有效地转移了因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滑引发的国内矛盾,凝聚了民心。
亚美尼亚:艰难选择
根据全面停火协议,阿塞拜疆可以继续保有目前在纳卡地区占领的地盘;亚美尼亚则应在11月15日之前将克尔巴贾区归还给阿塞拜疆,12月1日之前将拉钦区归还。两国签下“和平协议”后,BBC记者Steve Rosenberg 谈到 “The peace agreement may have ended the war, but the hatred keeps burning.” (和平协议虽然终止了战争,但仇恨的烈火依旧在燃烧。)居住在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在移交土地之前烧毁了几乎所有的房子;亚美尼亚人也带走了纳卡当地教堂里所有的艺术作品。
俄罗斯:Peace maker
一方面,俄罗斯彰显了在高加索地区掌控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俄罗斯向纳卡地区派驻维和部队,增强了其在高加索地区的军事存在。
土耳其:名利双收
在本轮纳卡冲突中,除了直接交战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另外两个主角就是外部力量俄罗斯和土耳其。
土耳其从此次冲突一开始就高调介入,最后的结果,也让土耳其名利双收。纳卡停火当然是俄罗斯的外交胜利,同时也是土耳其的胜利。通过此次以支持阿塞拜疆的方式“参战”,土耳其成功地打开了通往高加索的道路,加强了在高加索地区的介入、存在和影响力。同时,土耳其也牵制了俄罗斯在中东和地中海地区的行动。
04
纳卡冲突留给UWC学生的新课题
在这场演讲中,Justin老师提出了一个值得所有UWC学生思考的问题:
这一地区在过去30年里高度军事化,是随时有可能爆发的定时炸弹,未来也仍然会纷争不断。而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社会又扮演了以及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虽然联合国宪章对“种族灭绝,战争罪,种族清洗和危害人类罪”作出了采取行动的承诺,但是世界在这方面的努力并非总能取得成功。亚美尼亚人没有等来这个承诺的履行,因此感到失望,很多人示威游行。国际组织失去了当地民众的信任,更难开展工作。这是当地的现场街景,Justin老师在拍摄时也曾遭到当地亚美尼亚人的反感和追逐。
Justin老师特别呼吁,作为United World College, 是否应该多一些思考,在世界多边格局日益复杂的今天,国际社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应该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UN红十字会整理捐赠的衣物,Justin老师 (右)帮助运送
妇女自发组织,卖亚美尼亚面包,为难民筹钱
UWC Dilijan学生Vazgen Ananyan在战争期间画的画作将被拿到当地博物馆展示
05
结语
战争背后,是一个个血肉之躯和钢铁炮火去以卵击石,是一个普通家庭几代人的奋斗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是一个个民族无法抹去的伤痛回忆。
这个世界,未必如我们所愿。但是,如果我们不去为这个世界平等的生存权去奋斗,我们也终将成为人类文明信仰崩塌前那朵“不是无辜”的雪花。
身为全球UWC大家庭的一员,我们也应更多关注世界格局下的朋友圈,思考我们如何能为推动世界和平尽一份力,反思我们可以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帮助遭受战争摧残的人类走出废墟,重建家园。
和平,始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