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UWC学子80天,4033公里,骑行穿越欧亚丝路8国,梦想成真!
发布时间:2018-08-17今年5月26日,波黑UWC学子黄瑞杰开启了欧亚丝路骑行,经过80天,历经重重困难,骑行4033公里,从波黑启程,穿越土耳其、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欧亚8国,他和他的印度UWC同学Kesava于8月13日抵达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回到中国,他的“疯狂”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来自波黑UWC和印度UWC的德国、叙利亚和印度的3名同学分段加入的骑行,由此他们成为了世上最年轻的国际化丝路骑行车队,也是第一支高中生团队,创造了历史。骑行途中,他们把所见所闻通过推文、图片、视频分享给大众,以展现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增进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对一带一路国家的了解,传递善意,为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互学互鉴和绿色发展作出青年人的努力,真正践行了UWC的使命和价值观。
8月17日,黄瑞杰与他的印度同伴Kesava来到常熟UWC,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们的励志故事并接受了同学们的采访。
采访者: 能跟我们讲讲你何时开始有这个欧亚丝路骑行的梦想吗?
黄瑞杰:从小我妈妈就经常带我在成都骑行,会骑几十公里去一些风景十分美丽的地方,所以我特别享受骑行。曾经想过从成都骑行到拉萨,后来高中去了波黑UWC,我也骑行去了欧洲不同的国家。今年从UWC毕业后的暑假,我就想为什么不能从欧洲骑行回到自己的祖国呢。当我告诉我妈妈这个想法时,我妈妈觉得我太冒险了。同学知道后,也觉得我太疯狂了。但是,当我一步步开始制定周密详尽的计划和路线,在网上向各国骑行者讨教经验,修改线路,并且在UWC校友群公布我的计划,得到很多校友给予帮助和指导后,我妈妈也觉得这不是我一时兴起的举动,尽管仍然会担忧,但最后还是支持我追寻我的梦想。我想用骑行的方式,每到一处,不仅欣赏风景古迹,还可以与当地人深入交流,了解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认识这个国家的最真实的一面。
照相馆店主的坚守
采访者: 在这次骑行的准备中,有什么令你影响深刻的故事吗?
黄瑞杰: 在准备骑行签证申请的时候,我去了城里的照相馆拍照,和照相馆店主有过交谈。照相馆成立于1978年,如今照相馆店主已经在那里工作了将近27年。在这27年里,他见证了无数的战争、冲突、血流成河的场景,其中有一个场景使他久久无法忘怀——莫斯塔尔街道里被武器所伤的人们留的血和送水车里泻出的水交融在一起,在路边流淌,带给他很深的震撼和伤痛。店主希望自己的女儿去德国学习计算机科学,可是他自己却还留在波黑。他说,坚守着照相馆,整理着这么多的照片,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这里的人们记住,记住这些充满伤痛的回忆,保留这些有血有泪的记忆。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或许有一天会愈合,但是人们应该铭记历史,不要重蹈覆辙。
精心策划、校友支持
采访者: 长达4033公里、近3个月的骑行想必需要十分详细、完善的规划,你是如何准备的呢?
黄瑞杰: 主要是分成体力、攻略、资金三方面的准备。我从小就热爱骑行,到现在已经有大约十几年的经验,但是之前的骑行距离都在几百公里左右,4200公里还是非常大的挑战。我在丝路骑行开始之后,事实证明体力上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阿塞拜疆遇到大约50摄氏度的高温,导致身体不适,一辆拉牛的车的司机见到我们求助,就停下来,愿意载我们一段,尽管车内全是牛粪,但我们全然不顾,还觉得透着一丝清凉。我们也经过非常崎岖的石子路,一度让实际的骑行进度和规划的有所相差,所以对体力有非常大的考验。因此,只有体力上准备完全,才能在心理上完全地享受这一次旅程,欣赏沿途风景。
第二方面是做攻略,也是整体战略方面的规划。从咨询身边的骑行爱好者、上网搜索觉得骑行线路,在UWC校友群里询问各个国家需要注意的事项,再到办理所有入境国家的签证,都是相当重要也繁琐的工作。这方面规划的细致无误确保之后的计划可以实现。从伊朗德黑兰至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路段出于安全考虑,我决定搭乘火车。正是因为有在这些国家的校友提供了很多非常有帮助的信息和建议,让我们避开了一段比较危险的路段。在我们骑行途中,就听说那一段路上有骑行者遇难。所以,我特别感激UWC这个大家庭,无论走到哪个国度,都能找到校友。我也联系了中国大使馆,他们给我提供了紧急联络方式,有备无患。
第三方面是资金。除了我和其他小伙伴在波斯尼亚众筹得到的钱款之外,十分感谢赞助商携程旅行和Passfeed的帮助与支持,让丝路骑行得以顺利成行。
考验勇气和胆识之旅
Q: 你在这次旅途中有没有遇到惊险?
黄瑞杰: 骑行到土耳其的时候,需要经过一个长3820米的隧道,这意味着骑自行车全速通过需要至少12分钟,如果不全速通过则需要15-20分钟。在隧道里面开车是简单、安全的,但在隧道里骑自行车非常危险——身后大货车的引擎声震耳欲聋,轮胎和地面摩擦的声音就像一个怪兽一样一步步逼近我。弯曲的隧道前方是看不到光明的,那时候我在想,我的车十几斤,大客车大概一吨,司机只要一不小心我就没命了。那时候心里特别虚,因为没有人能帮助我,我也停不下来,因为停下来会更危险。我们只有一路前行。
一美元的故事
Q: 骑行中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
黄瑞杰: 这是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故事,也是在Facebook上浏览量最高的一个。Sarakhs(音译)是土库曼斯坦和伊朗交界的地方,那时候我一个人去边境,身上只有1美元。在骑行之前我把一部分美元给了我的叙利亚舍友,他因为美国最高法院在6月26号的时候裁定叙利亚人无法申请美国签证,所以提前回家。把钱给了他之后,我过边境需要14美元作为入境税。于是我想,这个问题比较困难啊,1美元的钱包,需要获得14美元,1300%的回报率,有点超乎常人。怎么办呢?其实我有很多备选方案——我以为可以看到很多中国旅客,微信扫一扫转给我美元就可以了。结果两天一个中国人也没看到。我当时还把自己的微信签名改成了“急需微信换美元”。
我还改变了我的地区,使用了微信摇一摇功能,结果全是外国人。后来我想,没关系,我还可以找欧洲游客,结果也没有。第二天出发的时候,我走遍了整个火车,全是当地人。到达边境的时候我豁出去了,我说我不懂英文,我是学生没有工作,能不能让我不付这14美元过境。边境的人说不行不行不行,开玩笑吧你。于是我回到了等待室,冥冥之中觉得我一定在某一个地方放了“救命钱”。这个时候,我就翻着袋子一个一个找,找到了30波黑货币,理论上大于14美元,可以过境。我把这钱递给边境官,他看了3分钟纸币,左看看右看看,说你这什么国家啊,我咋没听说过呢。这个时候我又回到我的等待室,我想,1美元,我进不了也回不去,这个地方在两国交界,左右都是沙漠,我不会就在这里过夜了吧。
而就在那个时候,有一位土库曼阿姨从后面拍拍我的肩膀,用她不流利的英文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翻出空空的裤兜说14美元。我想我和她作为素未谋面、不相识的陌生人,应该不会帮助我。但没想到她走了过去,跟她的朋友们解释了我的情况,然后每一个人都不约而同的拿出自己的钱包,一美元、一美元、一美元… 她就这样一美元一美元地收集着,把钱都给了我。我觉得这是我得到过最沉重的一笔钱,它意味着这14位土库曼大姨对我的信任和帮助。之后,我问她能不能把银行账号给我,我到了首都之后把钱转过去。她笑着忙说不用,说我先过边境要紧,于是我就把一些伊朗的食物递给她,她象征性地拿了一点,推了回来说:“这是你旅行要用的东西,欢迎来到土库曼斯坦。”
我过了边境,绿色的签证上有个红色的章,我明白这个印章的背后有太多素昧平的人给予我的帮助。我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但就是因为大家对他人困难的理解,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互相关怀、同情的集体,让我们能够互相帮助。
这也是我在UWC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即使我们国籍不同,文化不同,但相同的是,我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正是因为这样的怜悯之心,才让我们超越了动物的冷血和残酷,让我们能够齐心协力地面对困难,接受挑战。正是太多像土库曼大姨那般的善意,让我走得更远,让我能把这样的善意传播到更多人的心中。(Sometimes, the kindness of the stranger makes you go futher, and spread this caring fu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