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华蒙IB世界学校协会工作坊“IB MYP及DP的挑战与创新”在常熟UWC举办
发布时间:2018-12-06作为华蒙IB世界学校协会会员,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于12月1日承办了以“IB MYP及DP的挑战与创新”为主题的工作坊,来自香港、台湾、天津、青岛、成都、呼和浩特及江浙沪地区共计21所学校的70多名教育者,共同探讨IB MYP及DP学段的前沿创新与现实挑战。

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创办人及董事会主席王嘉鹏先生亲自出席活动并致欢迎辞。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校长佩勒姆·林德菲尔德·罗伯茨先生向来宾们介绍了常熟UWC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现状。

华蒙IB世界学校协会主席、香港弘立书院总校长查永茂博士介绍了华蒙IB世界学校协会创办的目标,分析了亚太地区IB学校的现状,分享了IB的前沿资讯。香港弘立书院的IB DP协调员Kevin Hoye老师则展示了“IB世界学校经理”的职能,以及学校如何更好地获取IB组织的支持和相关资源。

随后,参与者根据各自不同的学科领域进入平行工作坊。在“从双语及双文化角度教授知识论”的工作坊中,来自香港弘立书院的Kevin Hoye老师和Emily Osann老师共同主持,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参与者分别从英语角度和从各自文化背景和语言角度思考“知识是什么”,从而让参与者理解从双语和双文化教授知识论的意义和优势所在。

在“IB线上评估:当前实践和未来挑战”的工作坊中,香港弘立书院的Alan Johns老师带领参与者讨论MYP线上评估的特点及其与其他评估模型的区别。在亲自尝试了部分评估问题后,工作坊参与者探讨了在未来推广线上评估的机遇与挑战。

在中文教学工作坊中,来自香港汉基国际学校的张克宏博士分享了关于中文B教学中的思考与挑战,如怎样界定DP中文A和B的学生?DP中文A和B的课程差距是否太大?如何体现DP中文A的学习价值?来自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的郑直老师则展示了他在向外国学生教授基础汉语过程中对“字本位教学法”的摸索与感悟——从字出发,通过字与字之间的意义构建成词,从而连词成句,连句成篇。他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探讨了汉语教学一条崭新的可行之路。
在技术及创新工作坊中,来自香港弘立书院的Frederic Nevers老师以“管理IB课程中的技术与创新”为题分享了在学校内部进行技术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流程,而来自台湾义大国际高级中学的邱彦彰老师则以亲身经历分享了“科技教练”的目标与责任,及其如何通过与任课老师的互动和合作实现课程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的岑雅韵老师介绍了常熟UWC设计和创新教育理念,如何在学术课程与课外活动中构建“设计变革”的思维模式并鼓励学生知行合一、勇于实践。同时,作为常熟UWC的学术副总监,她分享了常熟UWC在10年级开设的FP课程体系,以及该体系如何支撑UWC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搭建起进入DP学段学习的桥梁,并为他们的一生做准备。
活动最后,查永茂主席回顾了一整天的工作坊活动,邀请参与者互动和反馈,分享自己收获。

Mr. Mark Wang, shared his views on ACMIBS’ development plan, which includes continuously providing supports to IB schools and IB candidate schools in the region, promoting interaction with IBO, ensuring the policy and guidance from IBO are accurately interpreted and communicated, as well as sharing best practices and helping IB teachers to get more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efforts of ACMIBS,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bringing the IB programmes and it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o the next stage in greater China and Mongolia 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