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IBDP中文老师齐聚常熟UWC
发布时间:2017-02-212017年2月18日星期六,在“悦读社”的组织下,来自全国40多所学校的一百二十位IBDP中文老师及嘉宾教授,一大早就从各地来到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常熟)(简称常熟UWC)的剧场,参加第四期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理论讨论与教学实践”为主题的研讨交流。
上午,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杜心源副教授带来了以“比较文学理论与分析”为主题的讲座。杜教授从“何为比较文学”的概念界定为切入口,进而介绍了现今比较文学研究的三个主要方向——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后殖民研究。虽然由于时间关系,杜教授对于后殖民研究的讨论没有来得及展开,但在前两点的详细讨论中,老师们通过他抽丝剥茧的讲解,了解了比较文学相关理论的优缺点与研究生长点。杜教授特别指出,比较文学研究一定要具体,落在实处,不要以文化代替文学,以个别概括整体。对于IB中文老师来说,这是十分中肯的建议。

中午休息时,各位老师在常熟UWC中文系老师的热情陪同下参观了校园。通过副校长及中国文化项目总监李萍老师移步换景的介绍,大家不仅饱览了我们的优美校园,而且了解了其建筑设计的丰富中国文化寓意。
下午,首先由来自上海尚德实验学校的孙佳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孙佳老师在翻译作品教学部分,大胆地选择了颇具挑战性的戏剧文本,她以自己关于《欲望号街车》的教学实践为例,详细展示了她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把戏剧理论、文本细读、社会文化背景精心结合起来的,使学生们通过一出戏的学习,开始爱戏剧,并且主动去尝试戏剧表演,甚至在乌镇戏剧节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小剧目。不得不说,这样的教学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是生动、有趣、富于启发的。

接下来,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的门福蕾老师分享了他在指导EEC2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他简要地回顾了大纲中关于EEC2的要求,随后以鲁迅的《药》和芥川龙之介的《于连·吉助》两篇短篇小说为例,从如何确定选题到文本比较分析再到文化背景拓展延伸,门老师很好地示范了如何由小及大、由浅入深地指导一篇EEC2论文。

两位老师的经验获得了在座老师的赞赏,杜教授和经验丰富的IB中文考官李萍老师也对他们的分享做出了高度评价和补充,对于IB中文教育者来说,同仁们之间的分享、讨论既是资源,又是动力。
“悦读社”由常熟UWC的罗倩老师发起和组织,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的研讨活动,促进IBDP中文教师的能力提升及经验交流。迄今为止,“悦读社”已举办过四期活动,这是第二次在我校举办,通过一天丰富充实的交流探讨,老师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李萍老师表示:“‘悦读社’活动的参与者(包括海外的同行)人数急速增多,这直接反映出中国内地对国际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办学热潮方兴未艾。衷心希望能借助这一活动在常熟UWC的举办,使得作为世界上最老牌的IB课程学校所拥有的最资深的教师以及最丰富多样的中文课程设计和教学经验,能在和同行老师们的广泛互动和交流中得以提升和传播,同时也将宝贵的UWC办学理念推广传播。‘悦读社’所有同仁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为训练和培养更多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的优质IB中文教师,为推进国际化教育在中国内地中文教学领域中更健康和顺利的发展,为我们共同热爱的IB事业,努力奉献出力!”

外滩教育创始人兼CEO田健东先生也专程前来参加了这次活动,并表示:“有幸全程参与了‘悦读社’第四期活动。感动于中国这些年轻的IBDP中文教师强烈的学习精神,更敬佩李萍老师无私的分享和热诚的指点。正是由于‘悦读社’这样自发的民间团体的存在,我们相信在IBDP中文教学领域,本土教师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鸣谢何继成先生提供的交流会内容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