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会报名 VR探校 招生信息 在线申请 预约访校 Close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学校内网
支持我们 校历 预约访校
青年领导力
若无理解,焉得和平?若不相识,何谈理解?
莱斯特·皮尔逊

加拿大前总理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太平洋皮尔逊世界联合学院创校支持者

UWC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胸怀整个世界。它独一无二,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

纳尔逊·曼德拉

UWC名誉主席

已故南非前总统

我们已经实现了我们的梦想,就是为你们创造一个梦想中的学校。请走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他人的梦想!

赵宾

中国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国家理事会理事及常熟世界联合学院董事会董事

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 93 - 95

对理想和对有意义人生的追求是UWC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并且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颐

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共同创办人及董事会副主席

哈佛上海中心执行董事

加拿大皮尔逊UWC 89-91届毕业生

世界联合学院是1963年在日内瓦创立国际文凭组织的国际学校联合会的十所学校之一。… 今天,全世界超过4000所学校开设了IB课程,IB已成为进入优秀大学的金钥匙。
约翰 · 丹尼尔爵士
世界联合学院国际董事会及理事会主席
世界需要卓越的领导者来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挑战、矛盾及冲突。他们需要运筹帷幄,充分挖掘新的机遇。我们对UWC学生的潜力以及实干的精神充满信心--因此决定加大对UWC的支持。

谢尔比·戴维斯

UWC国际赞助人

谢尔比·戴维斯奖学金计划共同创办人

在国际环境中突显民族情怀 ,在中国沃土上栽培世界之林。

李萍

副校长

中国文化项目总监及虞山书院院长(中国项目中心)

当“支教”流于表面,UWC的少年如何背起了爱与责任的行囊|社会实践项目周

发布时间:2019-12-13

这出自作家沈从文笔下绝美的地方,是我们PVO(线上支教知行)小组此次社会实践项目周的目的地——湖南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的边城镇。

边城居民

初入南太村   在今年10月份项目周期间,我们这一队由十位高一高二学生和两位带队老师组成的PVO支教小队来到了位于湖南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的边城镇。PVO 创立于2015年,我们的任务是每周给对接学校的学生上一堂线上课程。南太小学也是我们从2015年就开始线上支教的两所学校之一。

抵达边城,作者(前排右四)

这座小城镇坐落于湖南、贵州、和重庆三省的交界处,围绕四周的大山中有着当地多样的特色文化。支教小队入住的南太村,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又在河谷附近,因此气候较阴冷潮湿。在平日里,空气中都散发出南方独特的湿冷,体感温度也要比实际温度低上许多。我们在初秋时出发,到了那里感觉却穿越到了初冬,村子里经常整片都雾蒙蒙的,透着朦胧的美感。

对于“南太”这个名字的来由,我一直都很好奇。

村里人说,以前村里没有通公路,也没有交通工具,出村买东西都要走很久的山路背回去,导致别人就嘲笑这是“难抬”村。久而久之,就慢慢变成了“南太”村。

交通运输一直是困扰着山区经济的难题。山清水秀的环境是城市发展之外的孤岛,生活在山里的人们依然贫困。南太村也不例外,带队老师也提过,这里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脱贫县许多年了。

南太村

我突然想起在开车驶入县城时,车窗外的夜幕快速闪过,唯有二字抓住了我松散的视线——那便是“脱贫”二字。

通过钢筋水泥架立起的红色标语在一片黑暗中显得格外鲜艳。我就这么看着城市化建筑的痕迹在眼前一条条消失,而取而代之的是路边的荒野、树林、以及矮房。那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正在接近一个只在新闻里出现过的地方,一个和我们在时间中并存的真实的生活。不知为何,一股从未有过的感觉打破了我心中的平静。那是一腔热血,夹杂着新鲜感,在大环境的震撼下泛起了涟漪。

接触孩子们   在初来乍到的那几天里,令我最有感悟的不是我的同伴,也不是我们的同行老师,而是当地小学里的孩子们。 第一天早晨吃完早饭后,我们按照行程与南太小学的校长进行了一场家访。当地小学的校长带领我们来到了第一户人家。

家访

踏入院子,看到的便是一栋破旧的木房,一间有着传统土家族苗族建筑特色的矮屋:门口有很高的门槛,几根横梁撑起了房顶,两侧的墙则是用竹子编搭成的。几筐木篓卡在门口的横梁上,顺着用木板搭向阁楼的楼梯便可以看到。屋子里光线不好,视线内除了原木和稻草的棕黄色,并无其他多余的摆设。我心中有些诧异。没想到至今还会有人日日夜夜生活在这样采光这么差的环境里。

村民们为我们准备早餐

一张巴掌大的小脸偷偷从门后探出来,是一个瘦小的女孩。她身上只穿着一件肥大的校服蓝白外套,对比我们身上裹得全副武装的衣物显得格外单薄。女孩的皮肤黝黑,有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在她奶奶的招呼下,她害羞地跟我们打了招呼,便也不怎么开口说话了。  从老师和女孩家人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村子里的父母都常常外出打工,甚至有些再也没回来过。伯母则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平日生活经济来源全都靠政府微薄的补贴金。“孩子妈妈很早便去外省打工了,我现在甚至都不知道她在哪里。她爸爸有些残疾,早年在外干活时伤了腿。”女孩的伯母说。

在老师耐心问了几次之后,女孩终于小声地讲出了她的名字,逐渐开始与我们交流。

她的眼神纯真,但又带着丝不自信。从她的伯母和父亲形容她的话语中,他们似乎都觉得女孩性格过于内向。听到这话,带队老师急忙劝说不是,还反复夸奖了她的漂亮和聪慧。直到出门的那一刻,老师仍在回头跟她边打招呼告别边说“你要知道,你真的是个很漂亮的孩子”。女孩在门前羞涩地低下头抿了抿嘴。 

第二天,我正式到小学当任课老师。

升旗仪式后,我站在国旗下跟他们自我介绍时,突然意识到老师和大姐姐两者的责任感上的差距。我竟然开始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完成第一堂课,辜负了孩子们的期待。我们在操场上晒着难得出勤的太阳,和孩子们一起交流玩耍,再备备课,很快就到了要上第一节课的时间。 

这是一堂美术课。

大概是上午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课堂上的三四年级学生显得格外激动和难以控制。他们对于新接触的剪贴画和“我的梦想”这一概念看上去较为生疏,甚至有些不满于这不是真正的画画。但值得感谢的是,除去因为我们经验不足导致的时间管理和课堂秩序的问题,我们最终没有辜负课件的设计意义:启发他们对于未来和梦想的思考。 

让我印象格外深刻的一点是,在讨论梦想的环节中有位四年级的女生在我们的再三鼓励下举起手,同时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当我让她发言时,她却又犹豫地放下了手臂,抿了抿嘴唇,还是没能说半句话。

我奇怪她的这一举动,于是过了几个答案后再次指向了她,尝试激励她说出来。最后,她终于弱弱地说了句:“我的梦想是考上大学。”她说完便害羞地把头埋进手臂里,仿佛这是什么不切实际的言语。

启发孩子们对于“我的梦想”的思考

尽管我深知,“梦想”二字在当今社会中大多本就是虚幻的,但在这些十岁左右的孩子心中,我曾相信它仍是可以创造一个乌托邦的。 

可在这里,即使是这么小的孩子谈到理想时,也会被现实条件所束缚,甚至没有信心去表述它。尽管做好过心理准备,但听到这话时还是会忍不住心里一酸。那些孩子虽小,但他们似乎要比任何同龄人更加明白事理和现实。

更多的时候,孩子们则是在许多方面带给了我惊喜和希望。 比如在随后的几天课里,我发现他们在画画或剪贴时普遍显得过于墨守成规。为了启发他们去“think out of the box”,我和搭档在课堂上便给他们做了许多示范例子,尝试启发他们从有限的材料当中创造属于他们想象中的无限可能性。 可喜可贺的是,我们的指导并非颗粒无收。有些一开始拿着画笔马马虎虎,或是不知所措的孩子们,到了下课时递交的作品着实使我收获了不少惊喜。有这么一位古灵精怪的女孩,在她的拼贴中向我展现了出乎意料的滑稽性和创意性;另一位上课格外安静乖巧的男生,也在美观性上表现得格外出色。而有位贴到一半把纸撕了的男孩,在我们的询问下也说出了真实原因。原来并不是他不想贴,而是他认为他剪不好。在给他换了把更锋利的剪刀后,他对自己的画作比起其他人都要更加用心。  这些一个个都是宝藏啊,我在课后检查作品时这么想。不管质量的好坏,我认为每张纸上都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小小期待。

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创作.png

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创作

支教在山区,孩子们教给我们的反而比我们给予他们的要更多。

反思与创造   其实时间说快也快,在南太村度过的五天一眨眼就过去了。 

这是奇妙的一周。

开山路下山的时候看云海;晚上坐在小木屋外看星空;黄昏时刻爬上全是野草的山坡看夕阳;和孩子们学喝路边花朵的蜜水;爬树打柿子和下泥塘捉鱼。短短几天能体验到如此多美妙的事情。比起繁忙的都市,这个村子的一切都很安详宁静。每天清晨走在路上看看鸡鸭狗,跟路过的孩子们打打招呼,满足而充实。

但美从来都不限于风景。奇妙更多是内心的感动。 村民们的热情款待,当地教师对于PVO线上和线下支教的感谢,在离开的时候,我们甚至还收到了几幅五六年级男生为我们作的画——它们都成为我宝贵的人生经历。
几位男生为我们作的画

这些奇妙在令我们感激的同时,也在无时无刻提醒我们必须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南太小学里的孩子们不仅拥有着大山塑造的坚韧和自由,还都非常朴实善良。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在村中偶遇,那些孩子们都会跑过来对我们说声“老师好”。 但我们也会看到成长中的“不稳定性”。山区儿童大部分由老人负责照看。而老一辈自然缺乏在价值观等方面给予引导,多数只负责日常生活上的照料。遇到问题时,更多人则会选择较暴力的打骂方式而不是讲道理来解决。因此,孩子们对于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羞涩和不自信绝大部分来自家庭教育和生长环境的困窘。 正因如此,在课上带给他们平日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性教育,美术,音乐,身心健康等),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使他们在未来怀着志向去追梦,这是我们和当地老师皆相信的目标。教育是他们现今唯一走出大山的道路,所以我们也要更加注重于不断改进线上课程的质量。 近几年,“支教”这两个字被非议被讨论,但我始终坚信其本意是“好的“。走进一个地方,了解一个地方才能有资格去做判断。在见证不少当地的奇妙后,我对支教的理解由只浮于外界大肆宣传的“拯救人民于贫苦”,转变为“与当地人民携手进步”。与其将他们处于弱势位置,支教团队更应做到的是去领悟如何协作。 我们的知行项目的目标,是推动知识传授和经济扶持上的“可持续性”。而这个宗旨来自于我们对当地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教学环境的一些发现。成长并不是单方面的,是孩子们的,也是我们的。在我们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们小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团队精神也在不断提高。。 在最后一天放学的时候,那位梦想是考大学的小女孩问我还会不会再来。我这么回答她的:“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考上大学。争取到大城市去看哥哥姐姐们呀。” 

希望在未来。

离开后,要如何继续帮助他们   这或许是许多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也是许多支教活动被诟病的一个主要原因。于是,在行程结束之际,我们的同学和老师合力商议了一份关于帮助他们改善学校设施的方案——在UWC举办一场慈善义卖,暂定为12月举行。我们为此次慈善义卖开创了一个主要销售来源:南太村中的民族特色传统美食。 我们了解到,因为村民普遍负担不起电费,整个村子没有任何中央供暖系统,更没有独户空调。根据小学老师形容,冬天时孩子们甚至需要从自家抱着火炉去教室上课,常常导致衣服最后被烧破。 

那么要通过哪种更好的方式帮助他们呢?项目周这个活动的本意便在于激发学生们“知行合一”,即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社会性问题,而这一宗旨启发我们开创了“边城小店”公众号:一个为当地农产品宣传及售卖的线上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有效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令更多人能发现大山中的民族特色传统美食,同时也为小学的孩子们提供帮助,例如捐赠供暖设备和衣物等。

苏ICP备16015809号-1
Copyright © 2016 UWC Changsh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 常熟世联高级中学